天才科举路 第159节(1/3)

    考卷给的纸张并不多,是以这几道政论题,显然是不准备让考生长篇大论,徐韶华只思索后,写下约莫百字的答案。

    虽然先帝曾经不断征伐,以至于最后竟然从民间借银来酬军费,可不得不说,正因为先帝将那些外族打怕了,这才能让圣上年幼继位,却仍得七载安宁。

    这是先帝之功,不可磨灭,不可诋毁。

    至于题目中,百姓的积贫积弱,徐韶华认为并不只是因为先帝征战的原因,但此题只提先帝,是以他并未多言旁的。

    至于其二,曾经小侄子提笔写下与圣上名讳冲撞的字,也确确实实是因为圣上继位年幼,而百姓对于上位者的更换并不放在心上的缘故。

    但若是这样作答,那便有冒犯之嫌,君不见,那些御史意图参奏圣上也是要想尽办法,以前人之过以鉴后人。

    徐韶华认真思索了一下,随后提笔写下一行墨字:

    “学生谨对:古来贤达者,不以年华高低,不论出处贵贱,然贤者之贤已乎天下知。”

    随后,徐韶华只简单用了历史上几位名人的事例,认为只要圣上施以仁政,有仁爱之心,他日自当贤名天下知。

    徐韶华写完后,停笔一看,摸了摸下巴:

    倒是有心灵鸡汤的味道了。

    但是这样的题目本也不是需要考生提出多么张扬的想法,只看最后一题便知道了。

    若是两道题目连起来读,那便是主弱臣强,以致民不知君。

    可连圣上都尚且孱弱,那考生又能做什么呢?

    还是炖一锅心灵鸡汤补一补吧。

    而最后一题,徐韶华略略思索之后,便知这题并不是想要考生抨击所谓的臣强。

    若是如此,这届考生怕是连入仕也不得了。

    徐韶华扯了扯嘴角,学政大人这是根本就没有想过让考生把这些题目全然作答吧?

    随后,徐韶华对于这道压轴题,冥思苦想片刻后,这才轻轻一叹,落笔写下了不足百字的作答。

    “学生答:君干臣枝,若使枝大干细,则根应深而固之,方不摇不倒……”

    徐韶华为自己这篇作答,披上了植物生长的外衣,可其通篇的实质也不过就四个字:

    猥琐发育。

    这一点,曾经的少年天子做的很好,具体体现在原文之中,等小侄子上去时,曾经孱弱的少年天子,也已有了一众追随者,与右相抗衡。

    徐韶华将最后一个字写完后,这才轻轻吐出一口气,但随后他整个人都僵了。

    这会儿已经过了晌午,被酝酿了一个时辰的异味终于在贡院里肆意横行,有人忍不住发出一声轻呕,很快便被兵将直接警告了。

    徐韶华直接将那香包送到鼻尖,这才觉得自己活了过来。

    但不得不说,这味道属实让人有些难以忍受,方才徐韶华全副身心沉浸在作答之中,倒是直接将这些异味摒弃脑后。

    可这会儿,他哪怕闭目养神,也无法忽视这样的味道,只得运转起功法,凝聚真气在自己的鼻端。

    但真气只可用来屏息,不过须臾,徐韶华便有些控制不住,忙用香包在鼻端,剧烈呼吸起来。

    不光徐韶华如此,对面的考生这会儿整个人脸都变得惨白,他将鼻子堵住,只用嘴巴呼吸,可即使如此,也脸色难看的不得了。

    而考生们不光要顶着炎炎烈日,还是在这样的异味中作答,很快,便有人坚持不住,直接摇铃交卷。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