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节(2/3)
这里每天几乎都有飞机在测试,当然这周围一片空域的使用权都是和顺航空。
生产这些高昂的产品的时候,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提高生产量。
因为这样的结果很大概率就会成为质量问题。
甚至白头鹰军方都不愿意接受f35。
其实白头鹰到后面,军工复合体只管能拿出产品能捞钱,至于说性能,数据优化就是了。
而且普惠并不是自己生产,而是一个集成生产商。
即使是这样,也要提前向空军报备。
不是说普惠没有能力增加生产线,而是上过很多当,现在增加生产线要投资一大笔钱,还有工人。
另外f35还在一边生产一边继续优化设计,所以普惠也承担着生产工艺的改进。
这些供应商也不愿意盲目的扩产,因为已经有人破产了,只是愿意按照合同,按照计划提供相当数量的产品。
135发动机的零件来自全世界其他国家很多的供应商。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机场的长度就能看出来刘海的野心不止客机这么简单。
后面白头鹰f35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全球对于f35的需求量很高,但是作为生产商来说,特别是发动机生产商普惠,根本不愿意增加生产线,就一条生产线,每个月保持几台的产量。
后来普惠在白头鹰政府的强烈要求下提高产量,普惠就在原有的生产线上加速。
所以阿利伯克三的造价不断的抬高,就是因为所有零部件供应商都慢慢来。
作为使用者来说,当然知道在这种原有生产线上提高产量,问题多多的玩意儿,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前一段时间了坠毁了一架,然后双方并没有第一时间查清事故,而是在推卸责任,因为这架飞机是从工厂飞往基地,工厂方面说,我们已经交给了你们的飞行员,军方说飞机还没有到基地。)
至于为什么不去肥仔那边,因为距离远啊。
刘海大致看了看并没有看仔细,因为生产工艺谁也把它记不完全,而且很多很多,关系到每一個零部件的组装。
又看了看机场,两条巨大的跑道,一条足足有5公里长,另外一条也有35公里。
但是又偏偏没办法停下来,一次优化结束,因为不但白头鹰自己需要,全世界还需要交付给其他国家。
“很好!”刘海点点头。
然后又在工厂到处看了看,宿舍,食堂,运动场。
这就导致了f35经常停飞的原因,甚至有些时候飞机还没交付就出现问题。
另外这样也就造成了一个更大的事情,那就是很可能几年前生产的发动机坏了,某些零部件需要维修,但是现在的零部件很可能不通用。
现在机场跑道上正有一架dc10客机正在进行出厂测试。
每一条生产线都有他自己的生产工艺,刘海也是先打算搞一条c101生产线。
至于为什么称呼南哥叫南哥,称呼肥仔叫肥仔,这不是应该的吗?
只是让马鞍山有点郁闷的是,虽然自己地盘上有现今国内最长的机场跑道,但是可惜的是自己没有机场。
所以马鞍山的居民虽然每天能看到飞机起起降降,但是想要赶飞机,还要去南哥那边。
先用这一条生产线培养足够的熟练工人,等到内部外部条件足够了,才会再开一条生产线。
这种方法有好处也有坏处,生产工艺的改进意味着发动机越来越好,但是也就意味着生产线有变动,还有工人又要重新培训,增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