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节(2/3)
可他有了先前的教训,明知把柄被常岁宁捏在手中,近来可是很安分守己的,但新政实施之初,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自“大有可为”的光州离开后,常岁宁便往庐州方向而去。
这要从常岁宁在庐州城中听到了一篇诗文开始说起——
是以他们戏称,整个淮南道都是江都常节使的菜园子,而他们则像是个“臭种菜的”。
常岁宁在庐州多留了几日,特意去了庐州守军营中察看,之后她提出想要四处走走,未再让庐州刺史陪同。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多数人都在议论常岁宁赶赴岳州救治患疫百姓之事,也有消息灵通者得知了李献谋逆,道:“……那韩国公为打胜仗罔顾百姓死活,竟使出制造瘟疫,枉伤生民的阴毒手段,之后朝中欲有发落之举,他听闻风声后,竟直接举兵造反了!”
但也无妨,这一遭下来,节度使大人又添美名与民心,这造反的基石,打得是越发坚固了!
常岁宁见识罢大半庐州现状面貌,却是对所见出乎意料地满意。
常岁宁行走于庐州市井间,甚是随意放松,但庐州刺史却心中不得安宁,每隔一个时辰便让人去打听常岁宁去了何处,做了什么,是否见了什么人,听到了什么不该听的。
这世上少有人做事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完美无瑕,反而,大多人才之所以好用并可控,正因他们身上多多少少存在一些无伤大体的小毛病。
邵善同眼神炯炯发亮,重重地应了声:“是!”
常岁宁听在耳中,刚想夸赞一句此人的消息倒是十分还原,紧接着,就听那人道:“上天也看不过眼,那韩国公挂在城楼之上足足七日,七日间烈日不落,晴日起雷声!直到此人咽气,才突然天降大雨……”
在庐州刺史眼里,常岁宁这是明晃晃的微服私访,心中不信任他……但也没办法,谁让他有做假账的案底呢,在上峰面前留了个弄虚作假撒谎精的印象,难免会被疑心。
庐州刺史擅钻营,心思头脑灵活,不是一味生搬硬套之人,在他治下,庐州一直便还算富庶。如今他肯听从常岁宁安排,认真施行政令之下,进展便也快于其它州。
至于问题,的确也有,但在常岁宁看来,皆在可控范围之内,常岁宁也不欲借此行针对怪责之举,让人半点不得安生。
“然此事败露,他并未能够得逞!之后逃窜至岳州城内,恰被常节使阻截!常节使令人将其悬吊于岳州城楼之上,以平岳州百姓众怒——”
光州刺史邵善同却不这样想,在他看来,他只是暂时假装种菜而已,他手里握着的可不是锄头,而是等待造反的利剑!
不久前常岁宁带兵往沔州去时,邵善同得知消息,且还暗自激动了一把,待之后听到消息,才有些失落地恍然——噢,不是造反啊,是救人去了。
四下立时响起解气之声。
大部分百姓尚是头一遭听闻此事,闻言哗然而骇然,忙向那人追问后续。
常岁宁来到光州后,也发现了这一点,对邵善同治下诸事进展甚满意,未吝啬夸赞了一番,末了满眼欣慰地道:“如此光州,来日必大有可为。”
茶馆中的消息最为繁杂,但常岁宁自坐下之后听得最多的,竟是自己的名号。
此一日午后,常岁宁随便找了一座临街的热闹茶馆,要了几壶新茶,听了半日的热闹。
庐州刺史反复和下僚们核对各处存在的问题,一时间将自纠自查做到了极致。
【大有可为】——这背后藏着的暗语,他能不懂吗!
怀此火热心思在,邵善同干起活来也尤为卖力,光州进取之气竟有两分江都之风。
而在这距离江都尚有五百里远的庐州城中,常岁宁遇到了一位等候已久之人。
贫道来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