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节(3/3)

    常阔拧眉,低声问:“是圣人的授意?”

    李潼轻点头:“应是如此。”

    常阔的神色看起来不算轻松。

    圣人这是想让李容表态“扶持太子”的意思了……且是要将人拘在京中慢慢“考虑”。

    “母亲在信中说,她在京中暂时没有危险。”李潼道:“故而也请侯爷放心。”

    常阔正要点头,又猛然收住,他放心……他放的什么心?他又有什么立场身份资格担心?

    那女人可是连一封信都没给他写!

    噢,若是他当面这样说,她势必会斜眼看过来,反问他怎不给她写!

    单是在脑子里这样想上一遭,常阔就忍不住来气,但思及她此刻处境,那气焰还是很快被浇熄了,皱着眉道:“虽说暂时没有性命之危,但还是大意不得……如今这时局,想拉拢她的断不止‘太子’一方。”

    待到诸王入京,形势只会更复杂严峻。

    这世道,已无人能够独善其身。

    就算她先前没有入京,也避不开太子大婚相邀……

    想到此刻李容已然处在漩涡中心,常阔心头不安。

    听着常阔之言,李潼作出思索之色,片刻,试着开口:“母亲当局者迷,此时未必能将一切设想周全……如若侯爷能写一封信前去劝说提醒母亲,想来定能好得多。”

    常阔神情顿时不自在起来:“我与她写什么信,你们多提醒着就是……”

    “母亲性倔,轻易听不进我们这些小辈之言。”李潼煞有其事地道:“但侯爷的话,母亲想来总是愿意听一听的。”

    这话是什么意思?

    那女人私下莫非曾表达过对他的狂热信任与崇拜?

    否则李潼这孩子岂会无故说出这样的话来?

    常阔一瞬间想了许多,身形不自觉都更显得高大了几分。

    迎着李潼的视线,他神情看似肃然而矜持地轻一点头,算是答应了写信之事。

    接着,又自然而然地问起李潼返回宣州之事:“如此说来,是你母亲让你回宣州去?”

    李潼却摇头:“恰恰相反,母亲有意让我继续留在江都。”

    她道:“是我昨日与常妹妹商议后,自己决定要回去的。”

    起初她坚持留在江都,是为了逃避母亲的责问。再之后,是因贪恋在江都的热闹日子。且她知道,彼时常妹妹是需要她的。

    而今江都各大作坊早已有了成熟的秩序,各处井然有条,已然不缺她一个李潼。

    至于回宣州的念头,则是上次母亲自江都离开时埋下的,那时宣州附近起了民乱,她便提起过想和母亲一同回去,但被母亲拒绝了。

    母亲表面嫌弃她跟着回去添乱,但她心里清楚,母亲是觉得,如今这般时局下,让她留在江都更加稳妥。

    这次也是一样,母亲依旧无意让她返回宣州。

    可是于她而言,家中若一切都好,在外怎么玩乐都是安心的。然而如今母亲处境不定,家中无主……

    她在宣州长大,得宣州百姓供养,却不该只受着这份供养和荣光——在江都停留这么久,李潼所见所感,最多的便是“责任”二字。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