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节(2/3)

    “赔罪……”少年攥紧了拳:“赔罪有何用,难道能将我父亲还回来吗!”

    他走上前,双眸通红地盯着魏叔易:“我母亲不想见到你们这些人!我自来接父亲回家!”

    “是当如此。”魏叔易道:“在下正要护送岳节使灵柩入城,恰可同行。”

    无人阻止少年的宣泄与质问,他身后的朔方将士们随着这些话,无不悲愤地红了眼睛,他们看向魏叔易的眼神愈发痛恨,一时间杀气四溢。

    他并不正眼细看魏叔易,开口道明目的:“且将节使灵柩交与我等。”

    崔琅等人很快敲定了族人的分配事宜,一封封传往各处的书信也先后送出了太原。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疲惫到极致的禁军们惶然至极。

    那为首者是一名武将,身披兽皮甲,粗壮的腰间佩着刀,胡须杂乱地堆在脸上,一双眼角微下耷的三角眼里敛藏着凶横煞气。

    出京时千名禁军,至此仅余五百,折损足足过半。

    少年抬起手,指向魏叔易:“是你们害死了我父亲!我父亲一身战伤,半生驻守北境,难道还算不得忠心吗?你们为何非要逼他孤身入京?!”

    而昔日投石入水之举,似乎在今日出现了回响,荥阳郑氏有一部分处境艰难的族人,于一月前来信太原,言语间有投奔求助之意。

    此时,常岁宁已经动身离开了太原府,西行而去。

    风雪中,清瘦许多的魏叔易自马车中走下,遥遥看向那绵延不绝的城墙,再回头看一眼朔方节度使的灵柩,眼底压着繁杂悲凉之色。

    “郎君请节哀。”魏叔易直起身,却再次抬手,道:“也请容许在下入城,亲自向夫人与诸位将军赔罪。”

    关内道节度使的治所在灵州,这里有着远高于别处的城墙防线,蜿蜒百余里,隔绝着风沙,也守护着关内百姓。

    魏叔易再施一礼,直起身时,平日里总是谈笑风生的一双眸子,此刻亦是微红。

    那武将微微掀起一侧干燥起皮的嘴角,冷笑了一声。

    赔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他务必要见到岳家夫人及更多有话语权的武将,方才有平息化解朔方军怒火的可能。

    魏叔易很清楚,今日他若不能前往,便不会再有开口说话的机会,事后也不乏会有人借此指责钦差行事倨傲的可能,以此来煽动朔方军造反。

    魏叔易端正了衣冠,未允许禁军们拔刀对峙,他走上前,于对方的刀光之下,向为首者施了一礼,表明了身份。

    护送灵柩的禁军在灵州外的驿馆中落脚。

    至此,他已看出这岳家郎君多半是被人煽动过了。

    魏叔易一行钦差,护送着朔方节度使的灵柩,历经一路磨难,终于抵达了关内道。

    一路所见所历,让余下的人无不感到悲凄,但他们同时清楚,入了关内道,才是真正危险的开始。

    他们将要直面的,是善战凶悍而对朝廷充满了怨愤的朔方军。

    少年岳春言看着他,眼中怒气却更甚:“不必在此惺惺作态!”

    那些书信或是邀请,或是游说,大多是崔琅亲笔,他以“太原崔氏”家主之名,及三寸不烂之舌,在信上大肆吹捧自家师父常节使,不遗余力地网罗人才。

    那是一名约十四五岁,披着麻布外衣,额间系着白绸的少年。

    但他今日必须要随灵柩一同入灵州城。

    这时,一道声音从那武将身后响起:“不必了!”

    他们还未来得及入城传话,便有近千名朔方骑兵冒着风雪而来,拔刀将整座驿馆团团围起。

    “岳郎君。”魏叔易明晓了这少年的身份,神情惭愧地抬手,深深施了一礼。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