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节(2/3)
回来的路上,比起庆幸,少年岳春言心中更多的是惊异,惊异于这至少五万重骑兵,怎么会突然悄无声息地奔袭至灵州……他们入关内道时,一路上为何无人传报?!
她疾行至此的途中,同时也让人时刻留意着魏叔易一行钦差的行程,估算着魏叔易是今日才抵达的灵州——
常岁宁见此一幕,心中更落定两分。
常岁宁此行所率骑兵,确有五万之众。
她问他:“躺得这样体面洒脱,想来死不了吧?”
这是他知晓“她”全部的身份内情之后,二人第一次相见。
她身后仍有铁骑滔滔不竭而过,她却勒马不动,问他:“初至灵州,便这样着急赴死,为何不设法多拖延两日?”
他缓声答:“常节使来了,魏某便不死了。”
五万重骑兵,放在哪里都是一个惊人的数目,这其中仅有一万是常岁宁的人,余下皆来自并州。
他手臂上的箭已被取出,所幸未有伤断臂骨。
魏叔易望着她,嘴角很轻地弯了一下:“不知常节使会来,便择日不如撞日了。”
五万铁骑奔袭而至,此时对上那以千计数的朔方叛军,自然不会有分毫悬念。
但止血却花了不少工夫,此刻血勉强止住,也已包扎完毕,魏叔易整张脸都透着从未有过的苍白虚弱,由两名士兵一左一右将他扶着起身。
毕竟是插手旁人的家事,收敛些是基本的操守,杀不杀的,事后最好还是交由朔方军处置。
依照魏叔易的聪明才智,未必想不出拖延入城的法子,常岁宁原是想,待见到魏叔易之后,便与他商议行事计划……谁知,她赶到此处,只见这厮已躺在雪地里安然等死。
再者,活口便是证据。
能不杀的,常岁宁让人尽量都留了活口,包括那名全姓校尉。
少年岳春言走上前来,冲着魏叔易跪了下去,将头叩下:“魏相舍命相救之恩,春言没齿不忘!”
大盛战马多产自北方,而北方又以并州与冀州为最大的牧马之地,并州骑兵古时便有“狼骑”之称——
将士们清点并将那些叛军绑缚之际,下了马的常岁宁走到了魏叔易身边。
她一直在他的谋算之外,甚至也在这天地之外。
他们来灵州,又是意欲何为?
常岁宁大军出现的方向,同那些朔方叛军出现的方向是相反的,与岳春言逃离的方向则是重叠的。
崔璟深知抵御北狄,培育骑兵是重中之重,自领并州以来,便从未让人懈怠过养马以及训练骑兵大事。
“那便坐起来,我让人为你看伤止血。”常岁宁语落,驱马而去,查看前方情况。
她坐在马上,他躺在雪中,对望间紧擦着生死之线。
他算遍了所有可能,并尽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却从未算到过,她竟然会突然出现。
彼时,岳春言一行人看着那铺天盖地而来的铁骑,自觉微渺如蚁,下一瞬便会被踏碎成齑粉。
魏叔易终于颤颤地眨了下眼睛,浓密眼睫上的雪屑抖落,寻回了两分神思。
但驻守太原重地的并州铁骑齐出河东道,却是历来罕见,甚至外界很多人并不清楚如今的并州尚有如此庞大的铁骑军。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那一行士兵护着岳春言没离开多远,便遇到了常岁宁的大军。
但那些人没有伤他们,问明情形后,反而带着他们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