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节(2/3)
李隐亲自动身去往了山南西道。
这世道从来不是凭一句是非便能定成败的。
但不管了,只要人中用就行!
他们这近百名武将,勉强算得上是中间者,所以他们还有思索的余地,而真正的无数下层者根本不具备分辨真假的能力和权力,上面传下来怎样的声音,他们便只能茫茫然听从那样的声音。
但事实上,各方却无人将这责任归咎于李隐,是他们朝廷主动动兵讨伐山南西道在先,一切后果便皆是朝廷决策有失……而时至今日,李隐也从未承认过与山南西道及黔中道的主从关系,包括他此时坐在这里,也是以一个“讲和者”的身份出现。
一些含糊的对错,上面的人只需要解释否认一句,经中间的人附和一番,下面的人便只能信以为真。
这些来自各处、特地前来拜见荣王李隐的人,分属不同势力,但他们的来意所求却是大致相同的——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与朝廷之间的往来与关连已悉数被切断了,而他们所剩下的粮草也已不多。
昔日赠剑
此时帐外天色将昏,风沙将北境的天际染上了一层薄薄的暮紫。
“请荣王殿下拨乱反正,还天下安宁!”
崔璟的中用及好用程度,无绝是相当认可的。
值此暮时,剑南道也起了一阵晚风。
他们作为中间者,或可试着去追问戳破,但这对他们而言又有何意义?同李隐掰扯对与错,黑与白?他们又能从中得到什么结果?
近日来放眼望去,军中已是人人自危,士气一片茫然不安。
同上一次雪夜单独约见柴廷不同,李隐这一次是公开出现在朝廷大军面前,并诚恳相邀大军中的近百名部将共商大事。
而在那之前,荣王府需要先打通横在山南西道的那一层阻碍,也就是那些未能归京救驾的朝廷大军。
许多时候,真相未必被隐藏得多么高明,之所以无人去戳破它,不过是出于对利益得失的衡量。
天色虽已暗,但荣王府前后门外停放着的车马轿子却不比白日少,来者依旧络绎不绝,多见行色匆匆。
作为引殿下魂魄归来的机缘者,对方曾为殿下寻得铸象之玉,又曾孤身为殿下破阵……没准儿在殿下此时的这一道劫数上,也能帮得上什么忙呢?
真相从来只在掌握话语权的人手中。
而他们原先的十五万大军,经过这半载的对战,以及一整个寒冬的损耗,如今仅余下了十一万人。
“请荣王殿下为天下苍生主持大局!”
“请荣王殿下出兵,讨伐卞贼!”
若他没看错的话,这崔家小子对他家主公……
这近百人中,包括柴廷,包括监军太监,也包括听命于女帝的武将,他们曾试图拼力赶回京师救驾,却被先前只守不攻的山南西道兵力绊住了脚步,就连黔中道也出兵截断了他们的归路。
正如段士昂之乱,朔方与岭南节度使之死,当真没人质疑李隐吗?但即便如此,仍不妨碍李隐所到之处人人高呼仁德。
“……”
看着下方陆续施礼拜下,恳切相请的众人,李隐自上首起身,抬手执礼,宽大衣袖垂落,声音里有一丝对天下苍生的怜悯叹息:“承蒙诸位信赖,李隐义不容辞。”
京畿已失,天子与储君仓皇逃至洛阳,而洛阳已被常岁宁把控……
且随着京畿朝廷的崩塌,这十一万人当中也开始出现各自为伍的迹象,天子和储君必然尝试过从洛阳向他们传达指令,可是……他们却从未收到过半片传书诏令。
无绝掂量了一番之后,选择与崔璟言明了那一则卦象。
他们很清楚这背后是谁的授意……京师被卞军所破,眼前的这位荣王殿下不无责任!
得“天下人”相请主持大局的荣王府,顺理成章地开始着手准备动兵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