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节(2/3)
正如京畿之内,关于常岁宁的身世之说虽然也已流传开来,卞春梁因此更添危机感,但这也并未能阻挠他筹备登基大典的脚步。
来自各州的信件雪花一般飞入江都城,王岳的眼睛都要忙瞎了。
至于真真假假,邵善同反倒没有那么在意——若是真的,那说明他邵善同有眼光!若是假的,那说明他家节使有本事!
和州与江南西道宣州相接,云回近来忙着和宣州李潼的人一起安置因卞军之乱而流离失所的百姓,比旁处得知消息要晚一些。
都姓李了,抢个江山什么的,那还不是顺手的事?
传话的文士说明此事后,便当众向自家刺史叫苦:“……如此大事,刺史先前竟然只字未提啊!”
摇金:……女郎这想法才是神了。
此事不单在“外面”引起了一场猜测纷纭的人心风雨,淮南道内也已为此陷入哗然。
那文士又是叹气又是感慨:“难怪刺史从一开始便这般坚定不移地追随节使!”
至此,他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和州倒是没去信。
直到听闻节使突然要改姓李……他这悬着静止的心才又活蹦乱跳起来!
来传告此事的是和州刺史府中一名文士,云回得知消息时,身边跟着很多人,有和州的也有宣州的官吏,以及宣州城中一些捐赠钱物的富商权贵——
“我原本还在发愁,母亲到底是李家公主,若常妹妹果真要反,母亲要如此自处?”李潼简直要喜极而泣:“这下母亲不必再两难,侯爷和岁安也能皆大欢喜,实在不能再圆满了!”
李潼逐渐眉飞色舞:“母亲一直盼着与常妹妹做真正的一家人,合着绕了一圈儿,妹妹也姓李!这不是美梦成真是什么?母亲真是神了!”
心中还在兀自发愣的云回默然了一下,道:“此事虽千真万确,但此前未有节使准允,自然不便擅自宣扬。”
最终长长舒了一口气,道:“先前外人只道节使狼子野心,图谋造反……殊不知节使所行,不外乎是为了匡复李氏江山罢了!”
四下的人回过神来,连忙出声附和:“是啊,这是真正的顺理成章……”
“?”摇金一下没跟上这思路。
“……”摇金竟然也被李潼这过于平实、却又有些刁钻的想法带得有点止不住的欢喜了,却还是问:“女郎就没想过常娘子的李姓是假冒的?”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听闻此事之后,光州刺史邵善同激动不已,他家节使正月里又从淮南道调兵十万,为得却是相援北境……他倒也不是说不应当援助北境,而是节使这举动怎么说呢,总之……给他一种造反不够专心的感觉!
江南西道的人只是听着,未敢急着附和,唯有暗暗交换着眼神——事关重大而又事出突然,他们江南西道要不要认下,还得看大长公主府的意思。
摇金匆匆赶回大长公主府,将此事告知李潼时,李潼的第一反应是呆呆地道:“……这不就是母亲一直盼着的好事吗?”
“母亲能将大长公主府交到我这假李姓之人手中,便说明母亲不是拘泥这些陈规之人——”李潼眨眨眼睛,道:“再说了,常妹妹若果真有本领骗过世人,母亲被骗不也正常么?”
“我看未必。”李潼一笑:“我这李姓,不也是假的么?”
“这是天子储君和那些大臣们该操心的事!”李潼道:“真的假不了!而若是假的,却能堵天下悠悠众口的话,那世人都承认了,咱们又有什么不能承认的?”
邵善同欣喜之余,忙向江都去信,询问自己是否能帮得上什么忙。
节使不仅仅是要宣告身份,更是要向天下昭告她的雄心!
摇金叹口气:“可若是假的,殿下未必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