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2/3)

    “臣在。”

    这个建议竟还真让百官们认真商议了一下,最终是三司使程琳以及天章阁待制孙祖德强烈反对,严词陈述了铁钱给国家带来的危害和严重后果,此事才算作罢。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祯连忙看向吕夷简。

    如今晏殊和范仲淹都常驻在后苑,天天伴随赵骏左右,确实很少在各自衙门以及朝会上出现,言官们以旷工为名弹劾他们倒是无可厚非,按照宋律,至少也是个罢官的下场。

    但现在赵祯用不到了,从赵骏那得到了交子办法,自然是果断不采纳铁钱,而是下令让原本搞过盐铁经济的参知政事盛度成立“交子务”,尽快在汴梁试点,与成都“交子务”合并起来,形成汴梁与成都之间的银行互通。

    吕夷简应了下来。

    赵祯就下令让厢军修渠,治理水患。

    主要也是现在国库确实缺钱,仁宗时期,每年财政赤字达到了二百多万贯,总计积累了三千多万贯。

    看到这个大场面,赵祯一时间就觉得有些头痛。

    后来到宋徽宗时期,就干脆开始铸造铁钱了,有小铁钱和大铁钱之分,南宋时期铁钱更是直接成为主流钱币。

    何郯步步紧逼道:“若只是口谕,那他们还是旷班。”

    随后继续朝堂议事。

    “诸位不必如此愤怒,范仲淹是朕让他去修撰典籍,在家修书即可。晏殊是朕让他去办一些事情,至于诸位宰相。”

    赵祯顿了一下,随后找了个理由道:“宰相们年事已高,朕特恩准他们朝会时晚到一些。”

    何郯还想说什么,赵祯打断道:“好了,此事就此作罢,以后范仲淹在家修书,至于晏殊,改户部尚书兼三司副使,御史台的事情,就由贾昌朝和鱼周恂处置吧,吕相何在?”

    何郯又问。

    接着以度支判官、工部郎中许申请求铸造新钱,他建议以药化铁杂铸,铜居三分,铁居六分,造铜铁合金,填充国库。

    “是。”

    有工部水利司司封郎中张元禀报,说白渠年久失修,日益泛滥。

    而且李谘还在搞见钱法,几乎要把国库搬空的节奏,让朝廷的财政雪上加霜,因此才有人出馊主意,并且还有不少人赞同。

    “既经中书省,为何不见昭告?”

    他不得不想办法解决这件事情。

    不然赵祯真听了许申的鬼话铸造铁钱,那乐子可就大了。

    所以在百官们不知道的情况下,盛度就已经正式开展组建银行的事情。

    吕夷简就说道:“让秘书少监修经文,让御史中丞查它案本就是小事一件,难道还要昭告天下,弄得人尽皆知不成?”

    见事情尘埃落定,何郯等人也就只能悻悻退去。

    “拟旨,发中书省。”

    而何郯更是重量级,直接把三相三参给弹劾了一个遍,要真按言官们的弹劾来问罪的话,那国事就不用办了,宰相们集体回家种地去。

    吕夷简会意,便向不远处中书舍人李旻使了个眼色,李旻就说道:“此事已经由中书省。”

    “交子务”的事情倒不需要经过朝议,赵祯直接下圣旨,通过中书省和门下省就行,现在把持中书省和门下省的三相三参纵使政见不合,但已经统一过“交子务”的事情,因此倒很快通过。

    很快,熙熙攘攘的朝会结束。

    “既是陛下下旨让他们修撰典籍,另办它事,为何不经中书省草诏?”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中午,赵祯借口要留下三相三参商议国家大事,让他们留在宫中,随后大家一起吃了中饭,就向着后苑的方向而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