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3/3)

    呵呵。

    赵祯吕夷简等人互相对视一眼,相视一笑,都看能出对方眼中的意思。

    以前是没有,但现在有了啊。

    科学基础由赵骏来完善体系,橡胶和石油的话,大宋的船队都已经踏足大食了,航海不成问题。

    因为赵骏随身带的东西他们都看过,除了中国地图以外,在那本《自然与科学》书里有一份缩小版世界地图,只要给地方,他们就一定能找到。

    所以只要赵骏能够完成科学基础的体系,他们找到石油和橡胶,谁说不能搞工业化的?

    唯一的问题就是赵骏说的最后一环——体制。

    吕夷简试探性问道:“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在宋代能够填补科学体系缺失的证明推导环节,并且找到石油和橡胶的话,能完成工业革命吗?”

    赵骏懒洋洋地道:“理论上能,但除非我祖上那些二傻子赵家皇帝不要江山了。”

    “为什么?”

    吕夷简下意识问。

    听到吕夷简的询问,赵祯眼皮子又开始狂跳起来。

    他有种不好的预感。

    果然。

    当吕夷简问为什么的时候,赵骏就来劲了。

    这小子似乎主打的就是一个叛逆。

    狠起来连自家祖宗都骂。

    就听到他说道:“因为宋朝的体制,或者说古代的君主专制制度就决定了缺少工业革命的土壤。”

    “你们听得懂什么是培养土壤吗?听不懂也没关系,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有人说‘北宋缺名将,南宋缺名相’。实际上北宋不缺名将,而是北宋战争比较少,缺乏培养名将的土壤。”

    “澶州之战后,北宋和辽国有一百二十年没打过仗,通过岁币交钱当保护费,维持了长达一百二十年的和平。仅有与西夏交战,才有一个狄青冒头。”

    “南宋也不是没有良相,而是皇帝被金国吓破了胆子,只想保住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于是打压忠臣良相,导致主降派的奸臣当道。”

    “总得来说,北宋承平太久,只有出名相的土壤而没有名将的土壤。南宋倒是天天打仗,名将辈出。可皇帝只想醉生梦死,于是亲手培育出了投降派奸相的土壤来。”

    “什么秦桧、黄潜善、汪伯彦、史弥远、贾似道,一个比一个狗。是时势让北宋没有名将,也是南宋的脑残皇帝们让南宋没有名相。”

    “这就是北宋缺将,南宋缺相的原因。”

    “所以土壤就是时势造就,工业革命要想出现,生根发芽,就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宋朝有这方面的时势吗?”

    “显然没有!”

    “从普通百姓的角度来看,科举成为唯一上升通道,不科举,政治经济上都受歧视,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所以逼得所有聪明人专注科举,而没有人专注科学。”

    “而从皇权的角度来看,科学并不利于统治。”

    “赵家皇帝脑残太多了,不会治理江山,如果开启工业革命,首先需要的是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宋朝皇帝有把多余的财政投入到教育的能力?”

    “他们要想把钱投入到教育,就得减少军费开支,这群傻子会去这么做?”

    “记住我说的话,不仅是封建社会,咱们现代社会也一样。就像生存是人类的第一要务一样,所有国家的第一忧虑,都是政权安全。”

    “宋朝是唯一个把九成财政收入都投入到军费里的奇葩国家,宋朝皇帝满脑子里想的不是国家富裕强盛,而是怎么想的如何保住自己的皇位。”

    “所以他们会选择一边加大军费投入,一边对外妥协。只祈求送钱送土地送女人给辽国、金国和蒙元来换取自己的那点江山。”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不可能在基础教育上投入更多的财政,从而培养出大量工业化需求的理工科人才。”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