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2/3)

    田昌没有直接找上门去,而是先找了太府寺熟稔的吏员们,奉上一笔金银,请他们代为引荐。吏员们得到了钱财,自是兴高采烈,先与田昌吃饭喝酒,透了不少底过来。

    李谘问道:“为何啊。”

    不过田昌毕竟是老江湖,很快就打听到枢密使李谘连通太府寺事王雍一起召见全国各地茶商。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年太府寺新调过来的判太府寺事的王雍,田昌甚至都还没跟他见过面,自然也没有资格和人家扯得上关系。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田昌说道:“因为小民知道新政是为杜绝边境贪腐,多虚估的交引,以利国家。小民不想损害国家之利,以私自己。”

    田昌恭敬回应道:“是的。”

    吏员进来后先拱手行礼,然后才介绍田昌。

    “是是是,相公谬赞了。”

    很快在吏员的带路下,田昌就进入了正厅,李谘身体不是很好,脸色略微苍白,正在喝茶润润喉咙。

    结果吏员却说自己能见到李相公全是他们的功劳,实在是令人作呕。要不是阎王好过小鬼难缠,田昌也不会花这冤枉钱。

    茶商交引虚估的价值,也都是这些吏员帮他们高估一些,抬高物价,帮助他们从国库吸血。双方三七分成,形成了这样的利益同盟,从而各取所需。

    李谘问。

    李谘放下茶杯问道。

    田昌忙不迭行礼道:“田昌见过李相公、王判事。”

    “老田,你也是运气好,如今李相公和王判事本来已经不见客了,是我等帮忙美言几句,他们才答应见你,到时你可千万要注意言辞,别漏了馅。”

    “你很不错。”

    田昌陪着笑脸应和,事实上他也不是不想拿那份钱,而是因为走南闯北多了,见识了太多官员巧取豪夺,知道朝廷的险恶,所以决定给自己留一份规矩。

    李谘满意地点点头,扭头看向王雍道:“这田东家很有大义,正是朝廷需要的人才。”

    “李相公、王判事,这就是田昌,汴梁最大的茶商东家。”

    李谘淡淡地说道。

    王雍就笑了笑道:“相公说的是,其余茶商在边境多贿赂属吏,从而在中间赚取高额虚估,唯有田昌不仅运粮最多,也少有虚估价格,即便多拿了,也会在回京取钱时少结一些。”

    “哦?”

    旁边还坐着个四十来岁的官员。

    他知道李谘本来就召集各路茶商们在太府寺开会,根本不用引荐,也绝不是他们这些吏员的功劳,他们比自己还不配在李相公面前说得上话。

    那就是不该拿的千万不能拿。

    李谘就又回过头看向田昌道:“大宋要是能多出几个像你这样的商贾,那也不至于忧愁边关无粮了。”

    “可是我听说昨日汴梁几个大茶商找你,要与你联合一起,共同反对新政?”

    田昌就说道:“这是利益国家的好事,小民万分支持。”

    翌日上午,太府寺一个酒槽鼻的老吏员带着田昌从后门进了府衙,一路从偏院穿过各个衙署,向着正厅去,边走还边叮咛着田昌。

    “嗯。”

    “你就是田家茶铺的东家?”

    田昌大惊,连忙拱手道:“他们确实找过小民,不过小民并不愿意与他们一起反对新政。”

    比如茶商们拉拢最多的,就是负责茶引发放的太府寺吏员以及边关安抚使、转运使、制置使司、提举茶盐司负责收纳粮食、清点货物、交割茶引等机构的下属吏员。

    “朝廷打算重新实施见钱法,你觉得如何?”

    田昌表面上应承,心里颇为反感恶心。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