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节(3/3)

    要是这样一直那么死板,赵骏可真就要考虑跑路了。

    毕竟他从来都没觉得自己穿越到宋朝之后,就一定要对宋朝这帮君臣服服帖帖。

    连这点变通都做不到,那还谈什么改革,谈什么进步?

    赵祯的智慧

    赵祯他们显然不知道赵骏作为零零后来开始整顿千年前大宋的官场。

    他们只觉得这一番话与令人哑口无言,无从反驳。

    一个个被赵骏一席话语唬得一愣一愣的,想说点什么,可完全说不出来。

    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啊。

    到了最后,范仲淹也只能说道:“不管怎么样,经义这一关还是要过的,不然如何堵得住天下悠悠之口?”

    赵骏想了想道:“从我个人的角度来想,当然是希望特事特办,直接就不用考,让我能当一二甲进士。但我觉得你们肯定不会答应,所以我倒是有个折中的办法,就看你们愿不愿意接受。”

    “什么办法?”

    “今年你们把考试内容加重策论以及诗词的比分,取消墨义,再补一门算经考核,你们觉得怎么样?”

    “这……”

    众人互相对视,纷纷看到对方眼中的惊讶。

    因为宋朝的科举考试其实比较看重策论和诗词,《纲鉴易知录》记载:“景祐年间,科举兼以策论、诗赋两科取士。”

    当时对于经义的要求一直不算高,甚至考举人之时都不用兼习经义,习经义者只须熟悉一部经书即可。

    也就是说,只要你诗词和策论写得好,经义稍微差一点,勉强能过关,基本就能考中进士。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范仲淹改革以及王安石变法,范仲淹改革时,把科举里面的诗赋地位下调,将经义上调,变成经义和策论并列。

    后来王安石变法,更是直接废除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策、论取士。

    所以眼下的时候策论和诗赋确实是取士的重要标准。

    赵骏擅长什么?

    不就是策论和诗赋吗?

    以他的策论水平,估计无人能敌。

    至于诗赋。

    他可以抄那些未来的诗赋啊。

    因此只要他的经义能勉强达标,再算上新开一门算科,总成绩加起来确实足以考中进士。

    并且殿试的时候也依旧是以策、论为主,只要他能光明正大地考入进士,殿试排名里,他拿状元的概率也是最大的。

    也就是说。

    只要这群士大夫忍住道德洁癖,认可赵骏抄袭未来的诗词策论不算作弊,这些诗词策论能够过关的话,那么赵骏还真能考自己当进士。

    但不管怎么样,经义的基本要求还是要达到,赵骏连一本经书都没有精通,怎么能考进去呢?

    范仲淹就说道:“可是你从未通读过任何一本经书,经义考得过去吗?”

    “我对经义确实不是很了解,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赵骏询问道。

    “经义这种东西取不了巧,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能有什么办法?”

    吕夷简摇摇头道:“除非你能静下心来,认真研读十年经书,若是你天资好的话,像同叔公小时候那样,兴许年时间就能融会贯通。”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