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节(2/3)

    这是赵祯的底线,不可能给他,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赵祯虽然给了赵骏很大权限,但只要禁军在手,最后还是赵祯掌握一切局势。

    皇城司属于皇宫禁卫之一,“依祖宗法,不隶台察”,是独立于谏院和御史台之外的监察机构。皇宫的禁卫由殿前司管理,而殿前司却管不到皇城司头上,他们只对皇帝负责。

    赵祯犹豫了一下,然后扭过头问道:“若是不想参加,也可以……”

    所以这个要求其实不算过分。

    以前还觉得跟吕夷简、王曾、王随、宋绶、蔡齐、盛度这些士大夫阶级的虫豸在一起,怎么治理得好国家。

    赵骏这次进宫,不仅要到了皇城司的令牌,还有随意进出宫门的令牌以及一道调兵诏令。

    不过他拿的是厢军调令,也最多调动地方上的厢军,禁军的大权还是掌握在赵祯的手里。

    进入衙署,看到的是略显老旧的场景,院落还算宽大,里面还种了一颗大树,似乎古代的院落都喜欢有几颗参天大树,唯独院子墙体斑驳,长满了蜘蛛网。

    因此赵祯虽然把地方厢军和皇城司给了赵骏,但由于赵祯还掌握着禁军控制权以及皇宫禁卫的殿前司,所以赵骏依旧威胁不到赵祯头上。

    赵骏揉搓着太阳穴,觉得有些累了。

    所以实际上虎符都掌握在皇帝手里,战时枢密院直接秉承皇帝旨意,负责调动军队。从管理全国军队的三衙里面抽取,然后把统军权力交给武将,开赴前线作战,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结果才短短二十天,赵骏就变成了自己的直属上司,并且掌握了皇城司所有生杀大权,控制一切。

    也就是说,只要有皇帝的诏令,基本上赵骏可以随意调动兵马。把那些原本就没有武将统领的士兵,变成自己麾下的人员。

    从皇宫里出来,曹修又紧跟在赵骏身上,脸上的表情有点复杂。

    从皇宫出来后,赵骏就一路在曹修的带领下到了皇城司的衙门。

    虽说兵权是大宋皇帝的命根子,但好消息是主要部队禁军都驻扎在汴梁,地方部队只有四十万厢军,大宋十八路,二百多州府,平均分下来每路两万多人,每州一千多人。

    “是是。”

    但偶尔,也会有当人的时候。

    宋代军事制度是由皇帝直接掌握军队的建置、调动和指挥大权,枢密院基本上就只有兵籍和虎符,而且也不能违背皇帝拿虎符的权力。

    执掌皇城司

    “你下命令吧。告诉曹修和王守忠,以后我的话就是你的话,如果你的命令跟我的命令发生了冲突,那就以我的命令为主。”

    皇城司衙门在东华门旁边的承天门内,这片区域准确来说并非皇宫,而算是皇宫瓮城,衙署南面就是殿前司的禁卫驻地,北面是承天门,东面是东华门,西面是通往宫内的宣佑门。

    赵祯不敢回嘴,连连点头应下。

    上次出来,虽然尊敬赵骏,但主要是看在官家对赵骏的态度上,而不代表那时候自己跟赵骏能扯上什么关系。

    而且实际上厢军也主要分布在河北路、凤翔路等地,也就是西北和北方与西夏辽国接壤地区,腹地的厢军很少,基本每州不超过千人。

    现在才发现,赵祯也是个虫豸,而且是个大虫豸,藏在地底当鸵鸟,从来不抬头看看大宋在他那些所谓的士大夫们治理下,已经是千疮百孔,满目疮痍。

    只是对于赵骏来说,能在对兵权把控极其病态的宋朝皇帝手里拿到几百人到一千多人的地方军权就已经很不错了。可以说有了皇城司和厢军的军权,至少在地方上他已经可以为所欲为,不需要担心无名无权的问题。

    “那……你还参加科举吗?”

    他发现虽然大部分时候赵祯都不像个人。

    要是赵骏要禁军和殿前司,恐怕打死赵祯都不会给。

    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够在被狗血淋头地一顿痛骂后,勉强抠抠搜搜地交出这部分权力的原因之一。

    赵骏愣了一下,忽然笑了起来:“没事,我会去参加的。”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