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节(2/3)

    “只是减少了农业税的比例,你们知道南宋的税收是多少吗?”

    “不止。”

    基本上只要政制院不再次裁撤掉他们,大部分新上任的官员,基本上都会维持政制院的主张。

    官制改革之后,多了很多新部门,原来闲散官员纷纷上位,一下子解决了宋朝的冗官问题。

    “那这样的话,朝廷岂不是少了很多赋税?”

    其实北宋也大力发展工商业,但不像南宋那样举国之力发展。

    吕夷简抚须,得意自矜道:“那是自然,还是做出了些成绩。”

    “你的意思是,大宋应该全力发展商业吗?”

    “很简单。”

    众人摇摇头,以前大家问北宋的事情居多,南宋的事情居少,确实没有听他详细说过。

    因为以前冗官是闲散官员,没有差遣,能少发一份工资。

    吕夷简问。

    赵骏说道:“比如加耗归公,取消支移、脚钱、折变、头子钱等等大量苛捐杂税。尽量降低农税比例,提高大地主以及富人阶级税率。”

    赵骏伸出一根手指头说道:“在南宋只有半壁江山,丢失了淮南、川府以北的大片土地的情况下,税收还要比北宋高,其实就很能看到问题。”

    赵骏说道:“南宋一年财政最高时达到了16亿贯,商税最高时达到了85%,由此可见工商业税基本上已经取代了农税,成为了南宋支柱型税收。”

    “很好。”

    赵骏反问。

    因此这就造成了新的官场改制,更加没什么阻力。

    赵骏说道:“南宋偏居南方后,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大力发展贸易。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云南的茶马古道,商品远销东南亚、中亚、西亚甚至欧洲,即便和金国对峙,榷场也不关闭,互相贸易买卖,各取所需。使得经济比北宋还要活跃,商税高达80%。”

    “比北宋还高,普遍在一亿贯以上。”

    但这解决问题的方式,属实是有点为了治好瘸腿的毛病,干脆就把腿给锯掉。

    众人震惊。

    赵骏听到众人的汇报,满意地点点头道:“看来这些日子,你们也不是什么都没做。”

    赵骏笑道:“这些制度,还只是前戏,阻力不会太大,真正要改制的话,大的还在后面。”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听到赵骏的话,众人好奇,王曾问道:“看来这次下去,你确实有很大收获啊。”

    “光凭商税,就能收取八千万贯?”

    剩下的,现在也就只有大范围改制了。

    “因为商税。”

    不过这样做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那就是新来的官员显然会更支持政制院,政制院的存在才能让他们上位,如此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利益集团。

    盛度皱起眉头。

    “的确有一些想法,我需要时间进行整理归纳,但核心思想其实就是一点,先缓解底层百姓的生存压力,这样一来,国内的矛盾便能暂时解决了。”

    毕竟古代的传统思想就是重农抑商,因此北宋时期,还是维持一个农税与商税的平衡,直到北宋后期,商税才完全压过农税,达到60%-70%。

    “具体方法呢?”

    晏殊惊讶道:“为什么会这样?”

    “老吕,别太骄傲自满啊。”

    现在有了差遣,工资多领了一份,反而让冗官解决,可官员工资支出更多了,造成财政压力更大。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