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节(1/3)

    舒爽不已。

    丰功伟绩,与天下人分享

    大宋庆历七年一月二十七日清晨。

    上午卯时末辰时初,天刚刚亮,汴梁北门之一的咸丰门就热闹起来。

    春日艳阳高照,城外的百姓就挑着各种各样的东西进城贩卖,有稻米、有活鱼、有织布、有皮毛、有牲畜等等。

    大小街道各类叫卖声音不绝于耳,甚至还有人赶着一头头肥猪进城,准备去早市当场宰杀。

    空气弥漫着各种各样的味道。

    此时经过十一年时间的发展,汴梁开封府早就已经换了新模样。

    先说城市变化。

    一栋栋筒子楼拔地而起,家家户户屋里屋外都放着小煤炉,蜂窝煤堆砌如山,为去年冬天驱散了不少寒意。

    人口越来越多,城外的工厂一家一家地开设,各类钢铁厂、纺织厂、水泥厂、砖厂数不胜数。

    来汴梁找工作的打工牛马纷纷进厂,为汴梁的繁华再次添砖加瓦,更上一层楼。

    同时随着四环建设速度加快,外围的城市化进度也更高,像钢筋水泥的房屋主要就集中在城外,外城和内城都比较少,依旧保持着古香古色。

    唯独出城之后就再也不是柳永嘴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了,而是高楼大厦连栋,车水马龙人潮汹涌,热闹比以前百倍不止。

    再就是食物变化。

    现在汴梁人的餐桌改变不大,依旧是米麦为主,增加的主要是肉食而已。

    新进的土豆、玉米、红薯除了特别穷的穷人会选择食用以外,大部分其实都作为牲畜饲料了。

    这一点跟玉米传入意大利的时候相同。

    早年间西方殖民者从美洲带去玉米,但欧洲人不太喜欢,就一直当做牲畜饲料。

    直到十七、十八世纪,意大利发生大饥荒,玉米才变为主食,并且衍生出了由玉米做原材料的食物波伦塔,也就是玉米糊。

    所以在如今大宋主食并不缺,粮食储备比较丰富的情况下,新引进来的作物极少成为主要食物。要么当做牲畜饲料,要么像辣椒这样,成为做菜的调味品。

    但不管怎么样都是一件好事。

    毕竟新作物引进来虽然没有当做主食,可却实打实增加了畜牧业的发展。而且赵祯已经发明了阉割猪,让猪肉肉质更美味,从而丰富了宋人的餐桌。

    除此之外,衣裳的改变也很大,像冬天的时候军大衣就很流行,并且宋人服饰也渐渐以宽松、舒适为主。

    随着纺织业的发展,棉花、羊毛等制品大量流入,衣服款式也在不断变化。

    从最初的长袍到现在春夏之时,有那种长裤、短衫,甚至还有纽扣产业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以前宋朝百姓的衣冠服饰,让宋人的生活多姿多彩。

    甚至据闻宫中就传出某种用丝绸染色的黑丝,现在市面上以极小的市场在流通,可哪怕一条黑丝价格极为昂过,却也是供不应求

    至于在出行方面,就更不用多说。

    随着赵祯发明了更好的橡胶,橡胶轮胎慢慢走向市场,已经出现自行车,只是尚未普及。

    预计再过五年之内,大宋街头车水马龙就不再是现在这样依旧以木制轮胎板车、马车、驴车、牛车为主,而是橡胶制轮胎的板车、马车、驴车、牛车和自行车了。

    并且轿子也非常流行,以后出现黄包车甚至是小汽车也是迟早的事情。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