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节(2/3)

    “日本那边虽然已经给他们打服了,可在这个木船时代,交通造成了上限只有这么高,除非我们能马上迭代,让蒸汽船彻底普及。”

    赵骏沉吟道:“一些不必要的财政支出早就已经缩减过,再节衣缩食的话没有必要,也节不出什么东西来,所以要想搞钱还是得开源。”

    “但现在又缺钱打仗可惜了,我们国内的市场都还没饱和,才刚起步呢。只要纸币和银元发售,国内市场和贸易量肯定能更上一个台阶,税收也会暴涨。”

    现在随着辽国大败,西夏分崩离析,那种当年宋夏、宋辽之间互通有无的贸易盛况早就不见踪影。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毕竟这些东西若是以前,那都是被禁止出口的。

    “依我之见,不如先暂缓一些大基建项目,把财政省下来打仗怎么样?”

    “不行,这些项目都是定下来的,岂能朝令夕改?”

    “唉,我这工业革命才刚开始呢,就已经开始失去市场了。”

    虽然还是有很多边境牧民会与宋国交易,但缺少了国家主体进口以及官方大规模采购战略物资之后,贸易量自然也就大幅度下降。

    这就导致大宋虽然目前的硫磺、钢铁、青铜等战略储备资源丰富,却找不到买家,亦不失为一件令人匪夷所思之事。

    但随着辽国和西夏变成如今这样,市场分崩离析,那自然会影响大宋的外贸额。

    现在的问题简单明了,就是入不敷出。

    夏竦叹息道:“以前每年辽国和西夏都要大量进口我们的东西,像硫磺之类,一年他们能进几十万斤,其余茶叶、丝绸、铁器、衣物等等,不计其数,现在”

    “其余大理、高丽、越朝这类国家就那点人口和资源,也支撑不起那么大的贸易量”

    赵骏听到这事也是扶额。

    “奈何橡胶树还得过几年才成熟,再运用到工业上,估计未来十年之内,想要让蒸汽船普及还是有些不现实。”

    其中与辽国和西夏的贸易就很重要,每年的贸易额约有一亿多贯,为大宋持续带来一千多万贯的收入,是相当庞大的市场。

    市场对于资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没有市场的话,那对于大宋来说,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随后又皱起了眉头。

    二是改革税务,不再是以前那种掘地三尺的税收,能够保证税源稳定且源源不断。

    可以说外贸已经是大宋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

    以前大宋财政健康的原因有三个,一是解决三冗,特别是兵冗问题,节省大笔财政支出。

    “保障财政这种事情,无非就是两种办法,开源节流。”

    他继续说道:“第二种就是用农业补贴工业,等工业能力提上来,再生产商品向国外倾销,从而迅速积累财富。”

    宋绶说道。

    特别是最后一点,如今大宋的外贸贸易额从原来的不过几千万贸易额,如今增长到了数亿贯,按税率来算,每年为大宋带来约三四千万贯财政收入。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积极开拓外贸,发展与周边、中东乃至西方产业。

    赵骏摇摇头。

    “后者肯定是不行的,国内的民生才刚提上来,百姓才刚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就马上提税压榨百姓,那百姓肯定会骂死我们。”

    “工业时代开源的办法无非两种,一种是向外殖民扩张,掠夺殖民地的财富。”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