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节(3/3)

    “增税?”

    “仔细想想,确实也该增税了。”

    “是啊,咱们这些年的税率确实太低,造成朝廷经常无钱可用。”

    几名宰相顿时来了精神。

    要论起征税,他们可是专家级别的专家。

    当初大宋那刮地三尺的税收,可不就是朝廷这些重臣们制定的吗?    “当年我也是矫枉过正了。”

    赵骏说道:“从极高的税率大幅度降低,而且一降就是那么多年。虽然促进了民间发展,但对于国家还是有些不利。”

    庆历新政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减轻百姓负担,所以新政施行的第一年,朝廷收入直接跌了4000多万贯。

    从庆历元年的10375万贯,到庆历二年掉到了不到6000万贯,减少了40的收入。

    而且如果不是赵骏在那几年扩大外贸交易,让外贸收入增长了约700多玩贯,并且大量出售国有矿山、茶山、盐场等资产,恐怕财政还得暴减。

    由此可见庆历新政对于农业税的降低,以及商业税的宽松程度达到了多少,简直不是腰斩,而是直接在原有比例上降低了三分之二。

    税收太高了不行,会让民间贫困,百姓生活困难。但税率低了也不行,太多的钱在民间流通,供过于求,会造成通货膨胀。

    所以税收同样也是经济循环的一种,加上银行和信贷,一起维持着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

    这是高中政治教的知识。

    赵骏现在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当初虽然做好了不少准备措施,通过出售国有资产,扩大外贸,又陆续解决三冗问题,缓解国家财政困难。

    通过大幅度降低税收,让民间农业和商业进入高速发展的繁荣期。

    可国家是繁荣了,政府的财政却是减少了许多。

    别看现在一年财政收入两亿,再算上分给地方的30-40左右的地税,总税收约26-28亿贯。

    但占gdp的总量却只有9左右。

    这显然是不健康的财政收入。

    因为后世很多国家的税收都超过gdp的20以上。

    霉帝那边是20-18,我国比例逐年下降,年年调低税率和起征税点,已经下降到151,

    而大宋的税率比后世我国都要低6,要花钱的地方却非常多,教育、基建、国防、科研、军事等等。

    造成了每年都要维持一定的财政赤字,通过发行的国债来维持每年额外的支出,造成大宋朝廷欠交子务很多钱。

    然后国债还得给利息,这样下去就跟后世霉帝和日本一样,通过举债来发展国家,接着不断发国债,用新发的国债还旧债和利息。

    虽然这个套路只要gdp和经济一直能维持下去,国家一直在持续发展,那么就能无限循环,没有止境地搞下去。

    但问题在于过低的税收本身就不是一件好事,国家没钱发展,又怎么可能会继续增长?

    所以现在也是时候该提高税收,以此让经济和发展更上一层楼。

    赵骏继续说道:“较为宽松的税收政策虽然给予了农业和经济蓬勃发展,但还是要有国家这只宏观的大手进行调控,不能任由民间搞自由市场,因为持续下去,很容易让资本冒头,然后形成垄断。”

    “眼下我们的发展已经走上了正轨,就需要国家这张宏观的大手继续往前推一推,就需要更多的财政收入。”

    “目前的情况是以前我们一年铸币不过300-400万贯,甚至到后来的宋神宗时期,大宋一年也只能铸币500万贯,财政收入严重不足。”

    “现在则想铸多少就铸多少。”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