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节(2/2)

    “这一点我也赞同,但有人说佛超脱一切,无欲无求?”

    赵骏大笑道:“大师傅确实是得道高僧,说话滴水不漏,令我找不到破绽啊。”

    上午清晨时分,暮鼓晨钟,和尚们很早就开始起床念经。

    “那我也就不跟大师傅绕弯子了。”

    佾修含笑道:“知院独具慧根,令老衲望尘莫及。”

    在一片森森环绕当中,顺着少室山从上往下,连绵殿宇延伸,檀香扑鼻而至,无数香客云集,充满了勃勃生机之感。

    有武僧习武,禅僧参佛。

    佾修笑道:“老衲很小的时候就进了少林寺,很多年后才明白这個道理。”

    佾修摇摇头道:“老衲不是佛,自然不知道是否如此。”

    山中云雾笼罩,林木翠绿,鸟语花香。

    佾修面色如常,回答道:“佛不在意金身,只是弟子们为佛塑金身。佛不在意的宅邸,只是弟子们为佛像做容身之所。佛也不在意奢靡的生活,只是弟子们需要田地。因而佛的金身是弟子与供奉的香客敬佛而来,宅邸也是弟子与香客敬佛修建,田地则是为了弟子们能够衣食无忧,从而可以宣扬佛法,传承慧命,令佛的教诲常驻人间。”

    “既然没有超脱一切,无欲无求,又怎么是佛?”

    却不知道当赵骏看到少林寺拥有土地14000多亩,寺基540亩,楼台殿阁5000余间,僧徒达2000多人的时候,脸色有点不好看。

    “既然如此,那该如何成佛呢?”

    “知院颇具佛缘啊。”

    “正如老衲刚才所言,老衲也不知道佛是否如此,世人这么说,或许佛便是如此,佛在人心中。”

    赵骏忽然问道:“或者说,人们为什么要学习佛法,了解佛法?”

    “什么道理?”

    赵骏摇摇头道:“我只是明白另外一个道理。”

    “佛劝人向善,自然是好。”

    赵骏坦言道:“既然佛在人心中,那人们又为何供奉佛?让佛拥有这金身,拥有这满山的豪宅,如此多的田地?”

    正月十三日,赵骏是初九来的嵩山,初十抵达,在山上转了一天,昨日住在了少林寺,今日准备启程离去。

    “佛是什么?”

    佾修双手合十,花白的山羊胡在风中摇动,轻声说道:“知院的话蕴含佛理,亦是令老衲难以琢磨。”

    “透过现象看本质?”

    赵骏指了指自己的胸口问道。

    他是这一代少林寺住持佾修。

    赵骏双手背负在身后,站在山腰一处崖上俯瞰整座山峦,身边一位老僧陪伴。

    佾修若有所悟。

    少林寺的方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向他们介绍起了少林寺的光辉历史。

    佾修略微有些意外,但随后就说道:“各家各派虽学说不一,但老衲以为,大家的目的是一样的,修习佛法是为了成佛。”

    “好一个佛在人心中。”

    但赵骏却改变了行程,打算多逗留一日,继续在少室山一带转转,看看这里的风景。

    “六祖曾言: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你说佛是好是坏?”

    “知院请说。”

    “或许吧。”

    赵骏却笑道:“容我再问大师傅几个问题。”

    “佛是一种境界,不可说,老衲还未到那个境界,因此不敢妄言。”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透过现象看本质。”

    “大师傅,你觉得修习佛法的意义在哪里?”

    和尚们以为赵骏是来参禅拜佛。

    “那是不是意味着修佛就要明心见性,直抵自己的本心?”

    爬山之后,他们还去了嵩山少林寺。

    赵骏点点头道:“也可以称为唯物辩证法当中的认识论。”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