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节(3/3)

    如庆历新政之后,路御史司每月都会派御史前往各地明察暗访。

    还有中央也会不定时派巡回御史四处走动,纠察地方风纪,双管齐下,以此达到监督全国官员的目的。

    政制院就是让御史们用这种方式来做突击调查。

    但问题是赵骏并非地方巡察御史,也不是中央派出去的巡回御史。

    他一个堂堂国家政府首脑,仅次于赵祯这个国家元首的存在,一言一行世人关注,身份地位注定了他不可能以“四不两直”走动。

    所以基本上每到一地,地方县令可能不知道,可路转运使这些高级大员,势必就会一直了解他的动向,时刻准备迎接。

    很快车队到了近前,韦焕之等人忙不迭上来行礼道:“下官参见知院。”

    “嗯,免礼吧。”

    赵骏从马车上下来,看到这么多人不由得皱起眉头道:“怎么来了这么多人,不是说了一切从简,衙门不用上值吗?”

    众人心中一紧。

    韦焕之忙道:“请知院恕罪,下官是让大家别来打扰知院,但不少人想来瞻仰知院风采,因而”

    “这样啊。”

    赵骏没有动怒,只是点点头道:“既然看过了,那就只留下各主官即刻,其余人都赶紧回衙署主持工作吧。”

    “是是是。”

    韦焕之连连应下。

    随后除了韦焕之、田佑、阎中孚、张昭文等地方主官以外,其余人都准备要走。

    赵骏又想起了什么,问道:“蔡质和韩公彦在不在?”

    这二人一个是当初武安钢铁厂成立时的坑冶铸铁监知监,另外一个是武安县令,对钢铁冶炼非常了解。

    只是武安钢铁厂是在庆历三年成立,如今已经是第六個年头,两人应该早就已经离岗。

    不过赵骏倒是知道蔡质的下落。

    朝廷前些年大量成立国营企业,将那些必需品和重要战略物资纳入其中。

    包括国营粮油盐公司,国营钢铁煤炭公司等等。

    公司这个词土生土长,最早出自孔子的《大同》《列词传》。

    庄子也说:“积弊而为高,合小而为大,合并而为公之道,是谓‘公司’。

    意思跟后世一样,聚集大家的财力一起创建一个运转机构。

    但董事长却是个舶来品,由西方董事会产生。

    所以目前公司的董事会在大宋本土叫“司理会”,董事长自然也变成了理会长,民间私企也仿照官府称知司。

    武安钢铁集团成立之后,原来的管事者蔡质就变成了武安钢铁公司知司,目前是从五品,直属于中央政制院,间属于河北路。

    至于韩公彦这位韩琦的侄子,同时也是贾昌朝的堂侄女婿去了哪里,赵骏倒是未关注。

    不过他记得这二人能力很不错,因此到了武安肯定要问一问。

    “回知院,韩公彦四年前因政绩调为深州通判,去年又升为冀州知州,但还未赴任,他父亲就病逝了,现在挂冠回家服丧守孝。”

    韦焕之说道:“至于蔡质,他说现在正在搞什么研发,没时间过来迎接知院,若是知院想看的话可以去找他。”

    “哈哈哈哈哈。”

    赵骏大笑道:“蔡质是个技术型官员,祖上三代冶铁,是很有能力的,他说在搞什么研发,真是让我好奇,我倒要看看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说着双手背在身后,迈步向前方走去。

    “是是是,这家伙虽然有傲气,但干起活来确实是厉害,常常亲自下去与工人们一起做事,很有冲劲,没有辜负朝廷的栽培。”

    韦焕之也笑着跟在赵骏身后应和着。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