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节(3/3)

    “改革的事情,咱们这段时间就先一步步商讨,拿出个办法来,争取今年下半年,先进行第一期的试点和措施。”

    赵骏说道:“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另外一件事。”

    “什么事?”

    范仲淹放下茶杯纳闷。

    赵骏目光看向窗外,那是西北的方向,淡淡地道:“西域,该拿回来了。”

    借口有了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眼下其实不是拿回西域最好的时机。

    这与其它条件无关,纯粹就是越晚拿回来,花费的成本、国力就越少,得到的就越多。

    毕竟即便不拿回来,在灭亡了西夏之后,没有了西夏拦截西域商人,大宋与西域之间的丝绸之路贸易,依旧非常通畅。

    早早地拿回来,不仅需要承担更高的军费成本,还需要承担更贵的治理成本,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就像灭辽一样。

    即使早期有手榴弹、火炮也完全可以不用急着灭亡辽国,通过军备竞赛,把辽国国力拖垮,再轻松灭掉最为合适。

    现在的情况也是如此。

    西域的问题就是太远了,高昌距离汴梁三千公里,距离长安两千多公里,即便是距离灭西夏后,大宋控制最西北的沙、瓜二州,也有接近一千公里。

    劳师远征,后勤补给,再加上对当地治理花费,可以说是个非常大的数目,并且获得的利益也远没有付出的成本那么大。

    唐朝灭高昌是因为高昌与突厥勾结,为了防止突厥西遁与高昌联合,这才出动大军将高昌灭掉。

    所以大唐把高昌国消灭,顺带着控制西域本身就有军事战略目的。

    大宋就不一样。

    辽国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多久,就算是联合西州回鹘,也是死路一条,基本上就不存在有什么能够联合回鹘夹击大宋的情况出现。

    要是出兵攻打西州回鹘,从汴梁运粮食过去,陆路行军三千多公里,沿途的花费那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更别说即便是打下来,过于遥远的距离也难以治理,只能采用羁縻统治或者都护府这样的策略实施,基本上就不可能实现像内陆地区一样的实质控制。

    因此如果大宋纯粹是只想以占领和实际控制西域为目的而出兵的话,完全可以再等个十几年,等内陆的铁路系统完善再做计划。

    到那个时候铁路修到玉门关,后勤压力以及粮食损耗将大幅度减少,不需要浪费那么多的国力。

    同时也能实质控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远程遥控。

    不过赵骏却有另外的打算。

    在他看来,收回西域并不是在于要恢复唐朝疆域,让大宋看起来跟汉唐一样必须拥有那么多土地。

    而是要用这么大一片土地,让它产生实际价值和用途。

    最直观的就是棉花经济。

    后世西方列强在殖民时代本质上就是掠夺自然资源。

    那么除了金银铜等矿产以外,还有什么呢?

    当然是蔗糖、棉花、木料、水果等。

    殖民者往往以公司或者庄园经营的形式,用武力在当地强迫奴隶劳动。

    最出名的有美国南北时期南方庄园主,东印度公司、联合果品公司、伦敦公司之类。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