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节(1/3)

    最直观的就是晏殊、蒋堂、张士逊三人中立。

    范仲淹暂时与他的理念和道路相同。

    李迪和夏竦是他的党羽。

    蔡齐、宋绶、贾昌朝没有吕夷简那种与他对抗的权威。

    新来的郑戬、杜衍等人没什么话语权。

    如此赵骏就能一言堂。

    若是换一批新人上来,再出一个吕夷简这样的人物,说不好会影响赵骏的权威。

    因此这些年他也一直在培养自己的后备力量。

    前些年带着王安石等人行走天下,无疑就是在培养他们做储相。

    但可惜的是无论从资历还是职务上来说,他们都不能一下子就被提拔到宰相的位置。

    杨察杨告等人目前还只是各部侍郎,需要到一级机构担任尚书才有被提名权。

    其余王安石、李孝基、陈希亮等人更不用多说,还得升到侍郎才行。

    预计要下一届杨察杨告等人入院,下下一届才轮到王安石他们。

    目前唯一有资格被提名的是开封知府包拯,开封知府被提至正二品,与各一级机构尚书同级,有被提名权。

    然而包拯有两个问题,一是资历问题,他虽然是与韩琦、文彦博同榜进士,可父母相继去世,中间有长达七八年的守孝空白期,导致资历有缺。

    被提拔到开封知府就已经算是升火箭一样快了,再提拔到宰相,那就太离谱了点。

    二是性格问题,包拯这人对事不对人,别管你是不是提拔他的人,只要他认为你错了,即便你是皇帝该喷还是得喷你。

    所以如果让包拯进了政制院,大抵政制院里就不得安生,性格太刚直,很容易得罪同僚和上司。

    综合种种,包拯就只适合干开封知府,不适合治理天下。

    反倒是韩琦、文彦博、富弼等人都是治理天下的好手,特别是韩琦,赵骏虽然厌恶他在西北的行事作风粗暴,害得宋军连连惨败。

    可政治和治理方面,韩琦确实是毋庸置疑的顶尖水平。

    因此现在与老范做笔交易,把这些人选上来,下一届再让他的人帮忙举荐自己的人,很多事情就方便许多。

    仔细想想,如果是以前赵骏肯定不会这么干。

    但到了如今政坛浮沉十五年,他才明白很多事情政治的本质就是利益交换。

    如果你依旧是个愣头青一样什么都不懂,只知道蛮干,那么结果和下场就只有一个——被墙倒众人推。

    所以唯有把朋友搞得多多的,让政制院的宰相全都变成自己人,那么施政起来,才叫畅通无阻。

    这亦是赵骏从吕夷简王曾等人身上学到的最好的知识。

    大宋需要向世界传播文明

    “哗啦啦,哗啦啦!~”

    屋外的雨声到晌午的时候反而比早上大了许多。

    差不多到了该吃饭的时候,几名宰相整理了一下桌案的公文,就准备起身。

    赵骏和范仲淹这边也刚好做完利益交换,同样打算去吃饭。

    就在此时,政制院的大门“砰”一下被推开。

    冷风从大门“嗖”一下进来,让在场的几名宰相都不悦地抬起头看向门口。

    没有人敢在冬天闭门的时候这么冒失地推政制院的门,哪怕是宰相也不会,轻开轻关是规矩。

    不过片刻后大家就换了副面孔,个个互相对视一眼,纷纷笑了起来。

    因为他们看到这大门不是被人暴力推开,而是有人在门口滑了一下,一头撞了进来摔倒在地上。

    特别是那人还是贾昌朝。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