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节(1/3)

    比如最经典的就是虚报价格来逃税漏税。

    因为关税收的是外商在商品生产国的成本收购价。

    不然按照最终售卖价收税,那就会无限提高成本,直接会让这种商品价格崩溃。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假如一斤茶叶在产地的收购价是20文一斤,那么运到目的地的成本是每斤30文。

    要保本就最少得按每斤50文卖,要赚钱就必须卖51文以上,至于赚多少受市场价波动,但一定得51文以上才能赚到钱。

    如果大宋是按51文的售卖价格收10的税,那对于商人来说,成本就变成了561文钱,每斤反而要亏61文钱,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商人就肯定要把成本提高到每斤562文钱。

    后来赵骏为了提高贸易额,调低了出口税,降至5。

    如此一来,关税就是10,出口税就是5。

    而且也没有进口税这一说。

    因为进口税是由进口的本国商人承担,外商不存在进口税这一说。

    那么外商来大宋做生意,很容易赚得盆满钵满。

    比如某商品在本国收的价格是10文钱一斤,报到大宋变成了5文钱一斤,如果是一万斤,那就是五万文钱,关税就只需要交2500文钱。

    可这种商品到了大宋,价值就至少得翻三四倍以上,哪怕到了大宋售卖后,依旧要纳商税,但却非常省钱。

    由于没有进口税,外商可以直接把商品在当地售卖,又因为没有在大宋注册公司,他们一般是选择卖给当地的经销商,价格略低,并且还享受外商较低的税率。

    毕竟朝廷需要对外商进行低税来吸引外商,加之各种乱七八糟的信息差,以及考虑到海贸的巨大风险,所以外商的税率远远低于本国商人。

    如同样价值十万贯的货物,本国商人可能要缴纳15左右的税,而外商则只需要缴纳货物总价值的6-9。

    关税说是5,但最多也就是售卖价后的1-2,大头是在本国出售后5-8的外商税率。

    另外由于出口税降至5,外商从大宋购置货物,出关回本国售卖,需要缴纳的税也就只有5,因为买方是不需要交税的,税一般都在商品价格里包含了,由卖方交纳。

    如此一来,外商把外国商品卖到大宋来,只需要缴纳6-9左右的税,最多不超过10,而把大宋的商品卖到国外去,则只需要缴5。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事情。

    然而大宋朝廷也没有办法。

    赵骏不是不想提高对外商的税率。

    奈何一是这年头信息不发达,外商有巨大的信息差优势。

    二是海贸风险确实非常大,本国商人再怎么税率高,那也非常安全吧。

    可外国商人沉船非常多,后世泉州、广州等地发现以及打捞的宋代沉船不知道多少,更别说茫茫大海上。

    所以可以说这些钱都是外商拿命换来的,本就不应该眼红。

    不过赵骏还是想办法从他们那榨了点油水。

    就是收保护费。

    过程就像谭文学在海上看到的遍地大宋龙旗一样。

    大宋现在把海军势力范围扩张到了马六甲海峡,由海南岛、广西、广东三地的水军以及靖海军进行持续巡逻,对航线进行贸易保护。

    商船上如果有大宋龙旗,并且确定是在大宋注册有公司的,就能够得到海军的庇护,从而防止海盗的出现。

    在大宋注册公司其实没那么多好处,这样就享受不到外商红利,需要由本地工商局管辖,所有的账目都要对工商局公开,很难再用信息差获利。

    基本上这样做只会让外商根据商品的价格,一趟最多能损失10额外商税,最少也得5以上,在总税率上已经接近大宋本国商人。

    然而在海上航线非常成熟的情况下,风险就只有两个,一个是遭遇暴风雨或者触礁导致沉船,另外一个就是遭遇海盗。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