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节(2/2)

    反正化学院向来都是经费管够,钢水乱七八糟的合金元素都敢往里加。

    同时出现的还有硝化纤维。

    刚开始钢炮造价甚至比铜炮还贵,因此军中不得不先用脱硫后的熟铁炮应应急。

    如此就又出现了一個历史遗留问题。

    听到他的话,阇帝罗阇·朱罗一世急道:“为什么,你们造价不过三斤黄金,我给四斤还不够吗?”

    现在的话,只能用同样的办法解决。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所以这次使节团出来,其实也是带着任务,如果有机会把大宋落后的铁质以及粗钢武器卖出去,那当然是最好的结果。

    靠着国家级的穷举法,铬钢、镍钢等高强度钢材也在前两年出现,并于武安钢铁厂大量生产,早已经运用于军备当中。

    化学院这些年自然不可能吃白饭,早就通过干馏胆矾和硝石轻松完成了硫酸和硝酸制取。

    等到庆历年后,武安钢铁厂产能提了上来,钢炮的数量就迅速增加,并且在之后的破辽、灭西夏战争当中发挥耀眼。

    硝化纤维就是通过硫酸和硝酸溶液的混合液再倒在棉花上产生,它的工艺并不复杂,只需要掌握硫酸和硝酸的提纯能力就足矣。

    当时赵骏的解决办法是把库存的冷兵器卖到周边国家去,狠狠地发了一笔战争财。

    此刻使节团众人立于高塔上,刚才广州号的演示已经给予阇帝罗阇·朱罗一世极大的震撼。

    以大炮为例,最早大宋组建了八万人的火器军,每军五千人,总计十六军,一军拥有车轮牵引大炮三十门,十六军有四百八十门。

    如果把这玩意儿放在子弹里,那子弹都会变成一颗颗小型手雷,碰到温度高点的天气放太阳下暴晒都会炸开。

    其余小型野战炮更是超过一万门,手榴弹数百万颗,枪械近百万支,在技术升级之后,大宋再次出现了严重的军械超支的问题。

    毕竟当时钢铁产量太低,没办法供应太多。

    对方报出了四斤黄金一尊炮的价格,并且开口就要五十尊。

    恰好大宋如今有了棉花,于是大宋自此有了无烟火药。

    后来全军进行火器化改革,大炮数量飞速增长,光大宋全国六十万常备军手中的千斤级火炮数量就超过3600门。

    然而谭文学却摇摇头道:“殿下,你提出四斤黄金的价格至少我不会接受,这件事情等我从大食那边出使结束之后,回朝廷的时候向朝廷禀报,至于朝廷答不答应,那就看我大宋皇帝陛下的意思。”

    并且还出现了性能更好的钢铁。

    最近几年大宋的钢铁技术日益提升,钢铁的性能和质量也越来越好,甚至出现了一些合金钢。

    这就意味着每尊大炮的价格为768两白银,按照大宋那边平均约180两的成本,并且还是二手炮来说,已经血赚。

    所以这几年一直在研究怎么让它稳定。

    谭文学笑道。

    到前年化学院有位博士采用将它混入提纯的酒精里,再用明胶搅拌,让它变成胶状物,晾干切片,自此无烟火药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加上各地城池守城火炮,总数量在5000门左右,远远超过拿破仑时期不到2000门大炮的水准。

    主要也是赵祯的火力不足恐惧症导致。

    “殿下应该没有往来过与大宋经贸吧。”

    那就是从宝元年一直到庆历十年间,大宋造了很多黑火药的手榴弹、燧发枪、大炮、野战炮等火器。

    唯一的问题在于这玩意儿太危险,温度超过40度就会自燃爆炸,取代黑火药的话,虽然能让大宋枪炮再次提升一个台阶,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而且数量还不少。

    赵骏则没有想到技术升级这么快,才十来年工夫,大宋就要摆脱黑火药,开始迈向化学火药的工艺水准。

    于是乎淘汰冷兵器,转换热武器之后的问题又一次发生。

    之后大宋产的大炮一律成为钢炮。

    因而现在大宋的火炮已经再次更新换代,技术大概是19世纪后期的水准,也就是1860-1899年间最先进的火炮技术。

    这个操作在唐朝时候就由炼丹家孤刚子实现,化学院甚至都不需要自己研究,翻翻孤刚子所著的《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就能找到答案。

    基本上钢制枪炮就已经能够覆盖全军。

    阇帝罗阇·朱罗一世摇摇头道:“我确实没有,对这方面也不是很了解。”

    不谈硫酸和硝酸在古代就已经被发现,当赵祯在小说中找到答案,并且让化学院向着这个方向研究的时候。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