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节(3/3)

    下方的百姓就更加热烈与疯狂。

    此时的大宋不仅仅在于真正富庶,还在于民间生产力提高,田地得到了再次分配,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冒,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

    商品经济与农产品的丰盈程度达到了世界之最,养活封建时期人口巅峰时期的清朝后期4亿人口都绰绰有余。

    而大宋的人口才15亿。

    并且商品经济与农业产出并不被资本家与地主阶级控制,生产产出能够很好地分配给民间百姓,让大宋百姓人人都能生活富足。

    即便是遇到灾荒年月,朝廷也有能力及时救灾,粮食绝对不缺,能够保证受灾的灾民一个都不会饿死。

    可以说,庆历五年之前,或许大宋还没有达到让天下人不会饿死一个程度。

    但庆历五年之后。

    生产力厚积薄发,喷井式暴涨,农业与工业产值年年上升,各类农产品与工业产品每一年都有新的上市。

    并且曾经的借贷关系被朝廷买断,地主的土地也差不多是被半买半逼着收归国有,再次分配给民间,大量的土地租赁。

    那个一遇到灾荒,甚至即便是丰年由于遭受地主阶级压迫,或者找地主借贷也可能倾家荡产乃至于饿死人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现在这个社会除非是真就懒得连出门找个短工的活都不愿意,就躺在地上等死,否则很难出现饿死人的事情。

    唯一的问题就是医疗。

    毕竟眼下不是后世那个医药学发达的年代。

    饿不死,无钱治病,或者身患绝症无法救治的问题依旧存在。

    为此朝廷最近几年已经在研究古代社会的医疗保险制度,并且加大对医学的投入。

    建立医药大学,征集死囚尸体允许人体解剖,发展微生物医药方向,将医学未来的发展定为现代医学。

    这个方向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因此只能如此。

    但不管怎么样,至少如今的大宋已经在经济、农业、法律、军事、教育、科技、医疗方面已经有了飞跃式的进步。

    国民除了医疗这个连后世发达国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外,大部分问题都已经解决或者趋于解决。

    饿不死人,这在古代任何一个王朝都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事情。

    如今盛世,才是真正的盛世!

    大阅兵,大宋百姓的军队

    庆历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是庆典的一个高潮日子。

    二十四日小年庆典,二十八日新年庆典,二十九日便是大阅兵与大授衔,彰显大宋国力与武力。

    一大早全汴梁的各家报社便开始闻风而动。

    如今汴梁的报社非常多,除了官方开设的以外,还有大量民间报社。

    并且非汴梁报刊,也必须在汴梁安置一个办事处。

    如江浙、广州、泉州、成都等商业发达地区的地方报,就在汴梁有办事处,以随时方便了解朝廷的动向。

    所以除了汴梁本地报纸,外地各大报社熙熙攘攘数十家,都涌向宣德门。

    由于照相机还没有发明出来,很多时候报社为了提高报纸销量的插图,纯靠手工绘制。

    这给了许多未成名的画家一个谋生之处。

    但为了画出更好的效果,就需要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好的位置来绘画出最精美的图片。

    而根据诸多报社记者的调查,宣德门外御街道东侧长庆楼,以及西侧的报慈寺是目前观测宣德门广场的最好地点。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