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2/2)

    儿孙们在一旁,既羡慕,又有些惋惜。

    尽管李世民提前知道了事情会爆发,各种派人提防,甚至提前提醒要出宫避暑的李渊,表示太子在招募兵勇。但是李渊不相信!

    到这一次平叛之后,李渊重新上演旧的戏码。

    只是重点不是八百护卫和两千长林卫谁更能打,而是上面还有二人共同的父亲李渊。

    李世民知道这个大饼终究是个骗局,平叛都是兴致缺缺。

    还好他爹走得早!他父亲刘钦在他九岁时就去世了。可不是每个老父亲都如刘太公那样知情识趣。不然若是他跟李世民一样打天下,老父亲要居高位,以大汉以孝治国的理念,没准还真得禅让……

    朱标不仅是个合格的好太子,也是合格的好兄长。

    李世民无奈。

    朱元璋显然也想到了这里,悲伤再次浮上心头,看向还没撤去的灵堂方向,重重一声哀叹。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短命。

    他甚至把自己的所有文臣武将都留给标儿用,父子俩完全可以共用一套班底,根本不忌讳什么父衰子壮。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李建成向来监国善文,善舞会招募兵勇的不是秦王你才会做得事吗?

    哪怕平叛速度更快,证据更全,身为皇帝,就是有反悔的资本。

    他不但不提之前封太子的事情,还提出要把李世民封在富庶的陪都洛阳,希望通过在洛阳建府的优待来平息兄弟纷争。】

    结果,还是那个结果。

    【事实证明,不能。

    李世民要是再说,就说他不顾手足亲情故意打压太子!

    【李世民听到这话半信半疑,同时还非常有危机感。

    尽管李世民特意留人在长安盯着,但是杨文干的叛乱还是一如历史爆发了,而且李渊还是如同武璎预言的那样,给李世民画大饼让他去平叛。

    李渊说不认就不认!

    想到这里,刘秀忍不住想到自己当初起兵的情形,大逆不道地想着:

    朱元璋哼哼几声,带着些许自傲:“朕对自己的标儿就不会如此,说了要封他做太子,他就一定是太子!”

    因为他虽然也通过秦王府招募人才,实际上留守长安留在秦王府的不过才八百护卫。

    但毕竟是自己生父,李世民又带着些许期待,于是比历史上更快的速度平叛后,回长安等待李渊的回复。

    但是如果真由李渊下命令了,自己即使是儿子,能不从吗?】

    再加上李元吉的诋毁,为了不引起李渊的猜忌,只能陪同父亲和弟弟一起走上老路避暑。

    “八百对两千,也不是不能打。”多次以少胜多的刘秀表示,还是有翻盘的机会的。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