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2/2)

    王翦已老,年轻小将却还不够,大秦还面临着二世而亡的危机,正是需要厉害武将的时候。

    到时候人才落到他手上,还是谁的人就不一定了。

    哪怕赵匡胤创造一个寒门武学人才上升的途径,地方上故意不配合也是徒劳。】

    宋朝的武举,结合了武举和殿试,有了武举殿试,听起来是不是更厉害更不错了?

    刘彻渴望大才,更渴望厉害的武将,再来一个卫青他完全不嫌弃!

    【说回武举,武举和殿试是武皇的创举,后世多有学习。

    “认真听听,大秦或可学。”嬴政说罢,就有大臣紧张地提起荆轲之事。

    宋太祖赵匡胤是武将出身,并且一直渴望收复幽云十六州,因此在世时就开设了武举,来提拔优秀的武官。

    尉缭:“…………”

    “我说太祖皇帝也是武将,怎么可能不重视武将,原来只是地方官黑心!”

    “就是不知道是如何选拔。”卫青同样很感兴趣。

    刘彻的朝堂同样如此,桑弘羊是商人出身,主父偃出身贫寒,卫青和卫子夫出身同样不高。

    嬴政却对此非常淡定:“六国贵族能给他们的,朕能给他们更多。”

    虽然他现在最怀念的,是大秦的武安君白起,但也知道,让白起重回大秦不现实。

    嬴政眼神瞥向默不作声的尉缭,嘴角微微一勾。

    不是每个剑客都是荆轲,世人所求,无非功名利禄,而他,向来能信人。

    但是没有。

    嬴政轻轻拍了拍自己腰间的剑柄,回忆起六国时打过交道的武将们。

    不知道开了武举,去病能不能去参加?等去病大一点去参加,能不能一次中举?

    “原来陛下也不是那么不重视我们,是地方上的狗官故意不让我们参加武举!”

    他的心思忍不住飘回家中,想起还年幼的霍去病。

    天幕如此详细的一番解释,顿时让民间许多自认是武学奇才的男子义愤填膺。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若是又有刺客借着武举来行刺,这岂不是大开方便之门?

    宋太祖时期要求全国各地选拔武学人才来参加武举,结果最后送上的三百人只有一人符合要求,让赵匡胤大怒。

    同样对武举感兴趣的,自然还有武德昌盛的大秦。

    懂了,看上就跑不掉,跟他一样。

    这并非是赵匡胤苛刻,而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推举”不如科举公正,“推举”权力掌握在地方官吏和大员手上,类似九品中正制,地方会故意把持人才。

    要知道许多六国贵族本就有养游侠养剑客的风气!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