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1/2)

    他就算“杯酒释兵权”, 也没剥夺武将的赏赐,各种厚赏重赏, 为了什么?

    什么都不给, 你这个皇帝凭什么让别人效忠!

    贪官污吏都知道给手下人好处!

    【赵意第一次办武举, 也是第一次在古代办报刊。

    大宋的出版行业印刷行业经过前朝几代的发展,已经成熟了许多。历史上,邸报小报也是在宋朝市民文化兴盛后开始兴起,赵意只不过是提前了几十年,大宋有这个发行的条件,也有这样的人才。

    邸报最初就是宋朝官府的公文,发行给内部传看。后来民间多了的小报不仅刊登朝政时事, 也记载民间新闻,甚至还嘲讽某些官吏。

    赵意亲自要办的报刊,打算朝官方报纸靠拢, 这样即使日后有了民间小报, 舆论的大方向还是由朝廷把控。

    这份报纸,被命名为《大宋月报》——以古代的交通条件, 一份报纸想要铺向全国,做日报完全不可能, 做周报也得在后面考虑,先用月报试试水。

    《大宋月报》的第一版头条,就是宣传武举,并且支持全国武才来参赛。

    第一版头条以下,同样是重磅新闻,刊登了赵意的“罪己诏”,和给士兵的奖励。

    是的,赵意又得为赵光义的“御驾亲征”“驴车逃离”擦屁股。

    她发下“罪己诏”,为赵光义的行为道歉。发下“平赏令”,给之前胜利过的士兵补发奖励,以及给阵亡的士兵家属发抚恤金。她特意命将军统计了阵亡的士兵名字,刊登在报刊上,把抚恤金的数量也计上,就是为了让士兵家属知道朝廷发到手上的抚恤金有没有被贪污,有没有缩水。

    在没有网络的年代,赵意能想到的向民间百姓传递朝廷真正的声音的手段,就依赖于报纸了。

    哪怕宋初百姓没条件人手一份,但是她相信,民间的说书先生、书生、有条件的富商富户们,口口相传也能把这么震撼的消息传播出去。

    无论是大宋的战败、帝王的冒进和逃跑、士兵的死亡,原本的赵光义或许想掩埋,想死要面子不承认是自己的错,但是从百姓出身的赵意不会。

    赵意曾经也是士兵,亲眼见过战友战死后家属的悲痛欲绝。

    那时她最害怕的就是送战友的骨灰回家,面对战友家属的哭泣,赵意会觉得自己非常的无能。

    现在阴差阳错之下,赵意不仅女穿男,还成为了古代的帝王,需要对全天下的百姓、对更多士兵的生命负责。

    她虽然不擅长政治,也想以自己的真诚来将心比心,来让士兵的家属过得更好一点。】

    宋太宗赵光义听了这么多,原本忿忿不平的情绪,突然平静下来了。

    皇帝真的可以这样做吗?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