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恍然大悟寻人不见 心狠手辣取人性命(1/3)

    周姑娘从宗政府里出来一路疾走,她打定了主意,要去衙们用自己换回宗政骞尧,不能让他为了自己的事情蒙受不白之冤。

    早上的大街上才开始有些许的人活动,挑着担子出摊的中年人,拎着筐买东西的女人,还有那顽皮到处跑的小孩,汴河边开始热闹起来。

    漕运冬天的时候也不闲着,已经过了运粮食的季节,快到年关,运水果、蔬菜、油等的船只开始增多。

    周姑娘边走边想着一会见了府衙大人该说什么,一个一身白衣,头戴白色帷帽,只给了周姑娘一个高大魁梧的背影,这个人挡住了她的去路。

    “你是周姑娘?”

    “你怎么知道?”

    “我刚才看你从宗政府出来的,你的父亲是周启川?”

    “你是……谁?怎么会知道我父亲的名号。”周姑娘警觉起来。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你先不要去任何地方,乘一顶暖轿到东城外来,我在那等你。”桃花堡堡主说完,自顾自地朝前面走去。

    周姑娘朝四周看了看,她进了一家头巾铺。

    过了一会儿,出来的时候,她的头上多了一块面纱,在汴河边走了一会,后面也没有什么可疑的人,她上了一顶暖轿,轿子朝东门外走去。

    早上下了朝,老皇帝乘着辇朝皇后的福宁宫而去。

    太子妃正在给皇后拨金橘,拨好了递给皇后。

    “太子近来在做什么?怎么没见他来请安?”皇后问道。

    “回母后,父皇有话,如果没有他的旨意,太子不许出府一步。”太子妃轻声道。

    “哦?”皇后抬头盯了一眼太子妃,她似乎明白了什么,道:“太子是不是又惹他父皇不高兴了?”

    “母后,实则是太子气盛,不听管教,所以才惹父皇不悦。”太子妃道。

    “那我明白了,你父皇也是一片好心,让太子一个人在府里好好反省,都十多天了也该让他出来走动走动,时间长了人都会闷的。”

    “母后说的极是。”太子妃道。

    听见中贵人说老皇帝来了,太子妃先告退了,他不想让皇帝看到她是来为太子求情的。

    东城外,田野里一片荒芜,天寒地冻,周姑娘下了暖轿就感到一阵凉意钻进了衣服里。

    远远地,她看见那个白衣人背对着她站在荒芜的土地里,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边走边朝四周看了看。

    “你来了。”白衣人低声道。

    他转了过来,可是脸上还是围着纱布,看不清是什么表情。

    “你是何人?”周姑娘问道。

    “我是何人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真的是周启川的女儿吗?”

    “那还有假?”

    “你有何信物能证实你是他的女儿?”

    周姑娘想了想,她从衣袖里掏出一个指环,道:“这是为父生前一直佩戴的指环,和我母亲的正好配成一对。”

    白衣人转过身,接过去,凑在眼前认真地看了看,又递还给她,道:“看来你真是周姑娘没错了。”

    周姑娘接过指环又放回自己的衣袖里。

    “离这二十里之外有一处桃花堡,我就是那里的堡主,我和你父亲生前是挚友,后来他被官府强加罪名杀害了,那段时间我东躲西藏,官府的人也在追杀我,没办法,我就逃到荒郊野外,隐姓埋名,自己开始种桃树,现在我那里已经是成片的果园了。”

    “桃花堡!真是个好名字。”

    “姑娘要是感兴趣,待来年花开之际可一定要光临我那里看看。”

    “哦,谢谢。”

    “我今天来是有一件事要告诉你,上次那位长啸公子从我这里路过,我才知道,你要给你父亲鸣冤,这是一封血书。”说着,他从自己的衣袖里掏出一块锦,接着道:“这是你父亲生前可能是预感到有事情要发生,所以写下了整个事情的经过,他只给了我一半,另一半他藏在家里的某个地方,只有两块锦合到一起,才能揭示事情的真相。”

    周姑娘接过去,展开看了看,上面用血写的字还很清楚,她不禁擦了擦眼角。

    “这个先放我这里,等你找到了另一半,我就把这个还给你。”他说道。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