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2/2)

    陈家大房那一支的几家在大年初一这天祭祖之后就到了陈光山家里商量“大事”。

    就种在旁边,到时候可以看着他们怎么做,就跟着怎么做,能省不少请技术员的钱吧。

    大家听到这个卖价就激动起来, 纷纷说要跟着一起种植,陈明生无奈, 等他们激动过后, 才把会遇到的困难给列了出来。

    陈明生暗松一口气,当时把地承包下来时,陈霖在合同里补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剩下的七十亩地在一年内不能承包出去,一年后那片地优先让他们选要不要承包,如果他们不要才能给别人承包。为了这一条,陈霖第一年多给了一千,当是剩下七十亩的预定定金。

    他觉得自己聪明,在场的叔伯们都没想到这个关键。但下一秒就被他爸敲了下脑袋,骂道:“你当别人都是傻子就你聪明呢?”

    总而言之,陈明生搬出陈霖常说的一句话:做生意有风险,要谨慎!

    有个年轻人眼冒精光,看向陈光山:“明生哥他们承包地旁边那些还没人承包吧?”

    陈明生把利弊都讲得明白,也说了如果有人要跟着一起种植,可以帮忙买苗,但他们以后请技术人员是不可能免费帮忙的,得按人家技术员的工资给钱。

    国外引进的新品种, 大家都下意识地觉得这是好东西。市场卖得好,但也得能把东西送到市场上才可以。毕竟现在全国已有的种植经验还不够成熟, 品种还在研发改进中,更重要的是,他们这里的气候和别的种植基地的气候不同,他们的运输条件也不算好,最开始尝试的人是有可能成为省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有可能成为本都亏完还倒欠钱的人。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当时村里人举手表决时都说没这个必要,因为没人在村里搞种植,而且他们都是村里人,应该给些优惠。但陈霖不惜那一千块,坚持要白纸黑字地写下来。

    ≈lt;a href=&ot;&ot; title=&ot;二十来岁&ot; tart=&ot;_bnk&ot;≈gt;二十来岁

    被问得最多的就是陈明生,毕竟他现在是和陈霖合伙,承包种植火龙果有他的一半。来的人里几乎都没听过、没吃过火龙果,但一听陈明生说他们要种的品种是从国外引进的,现在市面上最高能卖到十块钱一斤。

    因为陈霖前几次是实实在在地赚到了钱, 刚开始还觉得陈霖是“不知轻重”才想着在村里搞种植,但人多了凑一起细细琢磨,就觉得人家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又是拒绝市里单位的招聘通知,又是外出半个多月考察, 怎么看都不像是“随便搞搞”。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