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2/2)

    昨天来送东西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出完任务回来的顾正容。季向天就是托他帮忙带东西给云苏家的。

    文章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一篇大力夸赞镇上供销社严格按照规定查看介绍信的行为。把这家供销社给抬得高高的。接着就讲述了镇子周边村民去供销社买东西的种种不便。

    季向天这几天忙着适应新单位。但也听说了云家坳大队遇到的问题。他暂时腾不出手来,就托人给云苏送来了不少物资。

    ——

    文章的结尾则是提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在不同的村落建立一些代销点。以方便村民的购物需求。

    邻居们一看也就知道不好多问了。

    报纸上提到的村民买东西困难问题,其实是他们人为设置出来的障碍。而看这篇文章,并没有透露出任何这方面的信息。这又让社长放心不少。觉得这乡下的泥腿子应该是怕了。所以不敢去告

    林伯娘好奇地看着栅栏门那的情况。只见那邮递员从包里掏出了一个比较厚实的信封。云苏一个刚高中毕业还没找到工作的年轻姑娘,除了对象也不会有人给她寄信了。

    果然,很快一个身穿绿军装的邮递员,骑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在栅栏门那高喊:“是云苏同志家吗?”

    “哎, 真是羡慕你们家。小苏有了这么一个好对象,总算你们家过得舒心。不像我们几家,买点什么东西都不方便。总不能什么都托人买。”

    很简单很朴实的文章,从头到尾用的语句十分符合当下社会环境。所以云苏很有信心这文章能够登出来。

    村民们都执着于让镇上供销社改变工作方式。但在云苏看来,设立属于他们村的代销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云苏叹了口气,也不知道怎么安慰这些人。

    因为这个,镇上供销社的社长甚至接到了省供销总公司打来的夸赞电话。

    云苏立刻跳起来:“对,我就是云苏。你等一下。”

    甚至还有人实在气不过,说着说着就跑到对门去找云凤。

    不多久,这人就会气哼哼地回来。一看就知道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云苏打开报纸,很快就在。

    邻居林伯娘过来窜门, 看到母女两在做衣服, 忍不住感叹起来。

    就这样,两家都有人送物资。

    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把陈香叶这样捣鬼的人,从供销系统清退出去。最起码现在不成。所以,另辟新径才是目前最合适的办法。

    ——

    “小苏这是对象给她寄东西?”

    这让他有点心虚起来。

    云苏捏了捏手里厚实的信封,知道这一次解决供销社的办法,总算是成功了一半。

    报纸打着样刊的字样。但上面显示的日期是前天。一看就知道这报纸早已出版。

    而这么一篇文章,当然被镇上供销社的人都看到了。

    她急匆匆地拿着信封回到自己屋里。打开信封,从里面掉出来一份报纸。

    没错,她给岛上唯一的报社寄了一篇文章。同样的文章,还寄给了羊城日报,广省日报等大报纸。岛上的报社距离这里近,第一个就回复了。

    云苏家就没有这个烦恼。

    ——

    埋怨云凤得罪了供销社后, 还能不缺东西。之前承诺尽快解决问题, 现在又都没了动静。

    之所以要搞代购, 也是因为去公社供销社要坐公共汽车。公共汽车的车票要两毛钱, 来回就得花四毛钱, 能买半斤肉了。大家都舍不得这个钱。

    这个决定云苏暂时不知道。这会子她妈打发走了邻居,就进屋问她那信是谁寄的。

    云苏听着她妈在那翻来覆去低调地炫耀季向天, 就觉得挺搞笑的。当然,窜门的几个邻居大多数时候都在嘀咕云凤不靠谱。得罪人不说,现在解决问题还没任何动静。

    云苏家得到大家的羡慕。而云凤家更多的则是村里人的埋怨。

    这样想着,社长心里多少有了些高兴。一高兴了,他就给总公司那边提建议,按照文章提的那样,尽快在周边的农村布置代销点。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总之,大家的心里很不好受就是了。

    就在这个时候,自行车的铃声在门外大路响了起来。云苏福灵心至,心里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

    当然,还有一个人也有这个待遇。那就是云苏的堂姐云凤。

    云妈也很好奇。但面对邻居们的问题,她倒是一本正经笑笑不吭声。

    东西是昨天送到的。邻居们看到后没有一个不羡慕的。

    云妈乐呵呵地凡尔赛:“这有什么的。都是孩子有孝心。这有时候未来女婿孝顺起来, 真比儿子还要贴心……”

    状。反而是给报社写文章来夸他们。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