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1/2)

    他当时察觉到那个人的气质改变,一时以为自己看错了人,但还是想上前确认。

    但因为轮椅行动不便,对方又步履匆匆,他并没能追上这位同事。

    “除了这些,你还有其他证据能证明他和此案有关吗?”吉迪恩问,揣摩着这位报案人的表情。

    这一切过于巧合,刚刚下达找人的指令,线索就自动送上门来?

    吉迪恩对巧合总是持保留意见。

    前任拆弹组组长捏了捏自己的衣角,这是紧张和犹疑的表现。

    “我……没有了。”

    吉迪恩犀利地点出他的心理:“你在犹豫、后悔。”

    前组长愣了一下,几秒后,却因为被人看穿反而释出一口气,额头的皱纹不再那么深刻:“对,没错。”

    “你在隐瞒什么?”吉迪恩继续问。

    “……我不能说,我所说的一切都只是恶意揣测,也许我不说,对他、对我们都比较好。”

    他不是犯人。

    吉迪恩在心里初步下了结论。

    他明显正在因为自己的“检举”而饱受良心的折磨,他深深地怀疑着这位同事,但也不愿意伤害到他。是什么让他产生了这种矛盾的心理?

    这位旧同事,是自己要找的“矛盾先生”吗?

    “我们已经派人去找他了,”警长说道,他安慰着同样曾经是自己同事的前组长,“不论你是否提起,他都是要接受调查的。”

    而现在,距离炸弹爆炸,还有40分钟。

    距离新闻发布会的时间越远,上报的不明物体就越少,民众度过了一时的焦虑,渐渐回到日常生活之中。

    警局将更多的机会放在审讯嫌疑人身上,旧拆弹组的成员被大量召回。警局大厅内,不时有被请来问询的人和前任组长握手,谈论今天的案件。

    因为当年的编制不同,这些人通常年纪较大,在这个职位上奉献了一生。不像艾彼这时候,拆弹小队的成员如果成家立室,就会被安排到其他职位。

    bau的侧写师们几乎一眼就能看出他们并不是犯罪分子,在他们与前组长交谈了寥寥数语之后,侧写师们对视一眼就会在手上的记事本上写下评语。

    但他们依然会被请进审讯室询问最近的生活动线。

    还有28分钟。

    联络台突然有人站起身。

    “找到了!有两个金属盒子,目击者提供的照片非常相似!”

    他的声音立刻引起了警员们的注意。

    “一个在世纪公园,一个在大都会图书馆!”

    两个炸弹!这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但幸好也只是两个炸弹,艾彼和另一个小组能够同时前去处理。

    老一辈的拆弹员都有些骚动,但他们不能离开警厅,只能凑到屏幕前查看照片。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