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节(3/3)

    非常不一样。

    温立秋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曲弘盛为什么那么看中石树。

    有一个石树这样的徒弟,就像是一个导演有了一部历经时间,依旧能成为经典的作品。

    名导,高徒。

    温立秋第一次如此直观的看懂了曲弘盛。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曲弘盛就想当一个人人称道的伯乐。

    “怎么样?”

    石树在温立秋看完他的电影粗剪后,紧张的等待他的评价。

    温立秋叹了一口气,把石树的小心脏搞得抽了一下,然后就听他说:“树哥,把这剧剪成网大浪费了。”

    这意思就是,夸赞。

    石树旋转的一颗心暂时放了下来,不过他还是不够自信。

    “别别,你和我说实话,别说客套话。”

    温立秋一脸坚定的再一次给出了肯定:“树哥,这种事情我不会说客套话,片子要是不行,我硬安慰你,等到上映了,观众也会给你真实的反馈。”

    别说有什么观影门槛,看不懂和不好看,观众还是分得清的。

    高雅艺术如芭蕾、歌剧、交响乐……可能会有很多人说自己欣赏不来,但很少有人会吐槽难看难听。

    观众可能不明白嗨c的厉害,但你唱破音了总不会听错。

    石树被温立秋的话安慰到了,是的,一部电影好不好,放到市场上就会得到答案。

    而且,温立秋没有骗人的必要。

    石树又找了于常、乐安和周舟、黄微他们一起看粗剪出来的片子。

    所有人给他的反馈都是一样的,好看。

    有人单看故事性,有人关注光影声画,和石树熟悉的这些人知道他需要被肯定,一个个夸起来也毫不吝啬。

    当然他们也会指出自己不喜欢,或者不太理解的点,与石树理性探讨。

    石树也不是那种半点不好都经不起说的人,大家给出的意见,他会听,会考虑,但并不会直接按着人说的去改。

    他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温立秋不断地对他重复,电影是导演的艺术,是属于他的表达,是他的作品,他的想法最重要,演员和其他一切都只是他的工具,这句话他一直都知道,不过知道和深切感受到那是两回事。

    石树拍了一部电影之后,终于感受到了。

    短短的时间内,石树仿佛脱胎换骨,整个人都感觉不一样了。

    所有人都为石树感到高兴。

    从片场半路离开的曲弘盛就是见到了这样的石树,他想象中在他的调-教下,石树最终成为的样子,他现在已经有了那个模样。

    伯乐发现了千里马,然后被世人所知,可就算是没有伯乐,千里马还是千里马。

    它可以奔腾在山林,草原,任何一个地方。

    伯乐只是发现,不是创造。

    石树大晚上依旧是开着他的小电驴回家,不过现在天已经不冷了,他不再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再加上口罩帽子,只是他的头发剃成了平头,乍一看,整个人多了一点伶俐凌厉感。

    曲弘盛本来有很多话要说,结果看到这样的石树之后,他突然觉得什么话都不用说了。

    现在的石树已经不需要师父了。

    石树看到了他熟悉的汽车,停在了上次的位置,他稍一犹豫,还是停了下来。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