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节(3/4)

    &esp;&esp;若要获得宋三郎的支持,他得将自己与景辰的情谊上秤,得让宋三郎知晓他的筹码够不够份量。

    &esp;&esp;第309章

    &esp;&esp;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 朝中众人各怀心思,人人都在权衡利弊得失,都在算计着如何从这场大变故中利益最大化。

    &esp;&esp;情势紧急,为避免夜长梦多, 赵敬渊当夜乔装打扮秘访宋三郎, 及至天蒙蒙亮, 才从三郎处出来。

    &esp;&esp;只他才刚刚回到王府, 准备躺下歇息片刻,皇帝驾崩的消息就传进府来,赵敬渊心中先是一震, 随即深深呼出一口气来,谋划许久, 终于是到见真章的时候了。

    &esp;&esp;赵敬渊脸上不见丝毫焦急慌乱,一面令人下备马,一面不紧不慢地换好了朝服……

    &esp;&esp;赵敬渊赶到宫中时,皇帝寝殿内已经是哭声一片, 赵敬渊眼圈儿一红, 急匆匆几步踉跄着抢到皇帝床榻前, 扑通跪伏在地,“陛下——敬渊来晚了。”

    &esp;&esp;再抬头时, 赵敬渊已是泪流满面。

    &esp;&esp;在不知内情的人眼里,皇帝还是太子之时, 赵敬渊便以伴读身份陪伴在太子左右, 在太子与靖王夺嫡过程中立下大功,又在太子登基后协助其铲除施国公, 可以说是与赵鸿煊感情深厚。

    &esp;&esp;李太后望着眼前“伤心欲绝”的赵敬渊心情复杂。

    &esp;&esp;景辰跪在父兄身侧,听到赵敬渊一声“悲呛”, 吓一哆嗦,他知道赵敬渊这是哭给群臣看,哭给太后听,唯独不是哭给正主赵鸿煊,想想赵鸿煊这一辈子,景辰不由微微叹息。

    &esp;&esp;皇帝的丧礼由太后与吴正主持,很快宫廷内外便挂起了白绫,群臣以及宫中众人换上丧服,遵循礼制为皇帝哭丧。

    &esp;&esp;丧礼过后,国不可一日无君,接下来的重中之重自然是由谁来继承大统的问题,李太后召来吴正与宋三郎问话。

    &esp;&esp;如今李太后除了占着个太后的头衔什么都没有,能仰仗的只有吴正与宋三郎的忠心,至于范盛这个妹夫?

    &esp;&esp;经历了几次事后,李太后怕关键时候这个妹夫为自保会拿她这个太后做垫背,总之是范盛的人品靠不住,不可与之共谋大事。

    &esp;&esp;李太后以小太子尚在襁褓中为由否定由其继承大统,吴正自是知道真正原因,他之前同宋三郎隐晦交代过,是以宋三郎并不奇怪太后的这一决定。

    &esp;&esp;小太子不能继承皇位,那么就只能从皇帝的兄弟或者是宗亲中选。

    &esp;&esp;李太后试探道:“由谁来继承大统,两位有什么想法,尽可畅所欲言。”

    &esp;&esp;由谁来继承大统最合适,宋三郎选择站赵敬渊,并且以吴正无法反驳的理由说服了吴正,俩人早就形成了一致意见,眼下不过是由谁来说的问题。

    &esp;&esp;吴正道:“依臣之见,宗室皇亲中,忠亲王赵敬渊文武双全、贤德兼备,可承大统。”

    &esp;&esp;李太后默不作声了。

    &esp;&esp;凭心而论,她是不希望由赵敬渊来继承皇位的,赵敬渊继承皇位不会承她这个太后的情。

    &esp;&esp;半晌后,李太后看向宋三郎,她道:“那么,宋卿家的意思呢?”

    &esp;&esp;“太后,臣以为由忠亲王来继承大统乃最为稳妥。”宋三郎刻意在“稳妥”二字上加重了语气,略顿一下,又道:“若由其他人继承皇位,怕是不能服众,届时朝堂动荡,于社稷、于太后不利。”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