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新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2)(3/3)

    &esp;&esp;我在第二十章曾说,风流的基本品质,是有个超越万物区别的心,在生活中只遵从这个心,而不遵从别的。照朱熹的解释,曾点恰恰是这种人。他快乐,因为他风流。在朱熹的解释里,也可以看出新儒家的浪漫主义成分。我说过,新儒家力求于名教中寻乐地。但是必须同时指出,照新儒家的看法“名教”并不是“自然”的对立面,而毋宁说是“自然”的发展。新儒家认为,这正是孔孟的主要论点。

    &esp;&esp;要实现这种思想,新儒家的人成功了没有呢?成功了。他们的成功,可以从以下两首诗看出来:一首是邵雍的诗,一首是程颢的诗。邵雍是个很快乐的人,程颢称他是“风流人豪”。他自名其住处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他的诗,题为“安乐吟”,诗云:

    &esp;&esp;安乐先生,不显姓氏。

    &esp;&esp;垂三十年,居洛之涘。

    &esp;&esp;风月情怀,江湖性气。

    &esp;&esp;色斯其举,翔而后至。

    &esp;&esp;无贱无贫,无富无贵。

    &esp;&esp;无将无迎,无拘无忌。

    &esp;&esp;窘未尝忧,饮不至醉。

    &esp;&esp;收天下春,归之肝肺。

    &esp;&esp;盆池资吟,瓮牖荐睡。

    &esp;&esp;小车赏心,大笔快志。

    &esp;&esp;或戴接篱,或著半臂。

    &esp;&esp;或坐林间,或行水际。

    &esp;&esp;乐见善人,乐闻善事。

    &esp;&esp;乐道善言,乐行善意。

    &esp;&esp;闻人之恶,若负芒刺。

    &esp;&esp;闻人之善,如佩兰蕙。

    &esp;&esp;不佞禅伯,不谀方士。

    &esp;&esp;不出户庭,直际天地。

    &esp;&esp;三军莫凌,万钟莫致。

    &esp;&esp;为快活人,六十五岁。

    &esp;&esp;(《伊川击壤集》卷十四)

    &esp;&esp;程颢的诗题为“秋日偶成”,诗云:

    &esp;&esp;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esp;&esp;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esp;&esp;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esp;&esp;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esp;&esp;(《明道文集》卷一)

    &esp;&esp;这样的人是不可征服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真是“豪雄”。可是他们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豪雄”,他们是“风流人豪”。

    &esp;&esp;在新儒家中,有些人批评邵雍,大意是说他过分卖弄其乐。但是对程颢从来没有这样的批评。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在这里找到了中国的浪漫主义(风流)与中国的古典主义(名教)的最好的结合。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