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2/2)

    了茶馆老板的注意,不仅给他送了很多吃食茶点,还让他给其他的客人们也讲述一遍这个故事。

    “据说还是你父亲得罪了权贵的那件事,对方联合了县衙里的书簿,正谋求你们家的家产呢!”

    开学典礼上,他自然也是看到了童启和柏盛青交好的。

    “不是我不讲,是自山长开始讲课后,就再也没有说过他师门的事,不过我倒是从山长的弟弟那里,听说了山长师兄的故事,你们要听吗?”

    “欸!”

    进退两难。

    刘卜温耐心的与他讲解着。

    汪启元认真的点了点头。

    几个孩子亮晶晶的睁大了眼,连忙说道。

    可那是学院大事,若只是为了一己之私,就去麻烦山长……

    有些故事浅显却有趣,可有些故事却是谋国、谋政,大含深意。

    他也不知道记住这故事有何用,但就是喜欢,后来的一次乞讨,他为了吹牛,跟县城里的老乞丐讲述了这个事,没想到竟意外得到

    “万儿回来了!读书累着了吧?快进来歇一歇。”

    “饭马上就好!他二嫂,先把上次县里买的糕点拿出来几块,给他垫垫肚子。”

    杨舟万得意的端坐在饭桌旁,模拟着茶馆说书人的架势,一边和家里人吃着饭,一边讲述着从童淳那里听来的故事,“据说啊,山长的师兄原本是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一个石猴……因为看到了族群的生离死别,决定寻访求仙之道,因此千里迢迢,跨过大海,前往西牛贺州拜师学艺……”

    大家吵吵嚷嚷着让他继续讲童启拜师的故事。

    刘卜温猛地一惊,“你是说……借力打力,舆论引导?”

    于是,关于童启大师兄拜师的故事广为流传了起来,这一次,甚至远比之前童启拜师的事还要传播的更久一些。

    村西头的一个小乞丐目不斜视的听着这故事,双眼闪闪发光。

    而山长也不拘谨,时长想起什么,便跟他们讲述一番。

    突然,他想起了山长曾跟他们讲过的一个故事,蓦得眼前一亮。

    同时间段内,回到家里的杨舟万,与汪启元受到的待遇则完全不同。

    听到这话,汪启元犹豫了起来。

    “这件事,重点不在于他们到底是谋财还是害命,而在于你们家一退再退,他们却没有任何放过的意思,这明摆着就是不想给你们留退路,但凡你们家有个中举的,哪怕是秀才,他们也不敢如此嚣张,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去找山长,让他带你去求柏盛青柏大人,对方一贯中正不阿,只要能劝动他,没准你家还有的救。”

    可不求,以他的能力,如今又完全无法解决家里之事。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于是,本能的一边听一边默记。

    不是虚伪的什么当官坐宰,而是书中自有千钟粟的亲身体会。

    事情骤然陷入了一个死局中。

    “听听听。”

    山长虽博学,却年幼,非权贵出身,而妄然参与其中,很容易引麻烦上身,他不想给书院添乱。

    “什么?那我该如何是好?”

    在这些孩子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时间点,他们已经开始慢慢重塑自己的三观,学着思考起这些故事背后的手段和方法来。而汪家绸缎庄吞并案,便是他们亮出刀锋的第一步。

    他感觉自己似乎也成为了这故事中的猴子一般,腾云驾雾,降妖除魔,好不厉害。

    反复咀嚼背诵。

    他怎么都感觉过不了心里的那一关。

    小小年纪从未经历过这样天塌了般的事,汪启元急得流下泪来,慌得团团转。

    杨舟万无奈的摇头笑笑。

    他根据原本的剧情,加上一点人为的想象,断断续续讲述着,慢慢的,不仅吸引了家里的人,连带着整个村的村民都一起围了过来,认真的听着他讲话。

    那是他第一次知道知识的力量。

    那是课下闲暇之余,童启随意给他们讲述的一个小故事,对比起其他的私塾老师来讲,童启的教学方式一向是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并没有多少高高在上的山长老师的架子,反而待人十分亲近,他们这些学生即便下了课,也总喜欢缠着他听故事。

    “不用不用,我在书院里吃过早饭了,还不饿。”杨舟万连忙推辞,将厚厚的背包放下,难抵家里人的热情慰问,一把搂住一个弟弟妹妹,抱在怀中亲近起来。

    “你可还记得山长曾跟我们讲过的冯亭献上党(注1)的故事?”

    这并非学生之道。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