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1/2)

    后一份,倒是写的有模有样,严丝合缝,引经据典,可见基础扎实,但卷面上却有着一道微不可查的水痕,不知是沾到了哪里。

    这……虽然没有规定,可普遍来看,确实大多数是沾染污迹的那份,更容易被罢落。

    可若选头一份录入,又实在是难安王学政等人这些人的心。

    是取净,还是取实呢?

    他犹豫了一下,令人去卷房内取两人的草稿笺来。

    草稿笺,一般是考生在答卷之前用来整理思绪的地方,有时候也会作为参考,帮助主考官分辨虚实。

    王学政两方对比着看了看,紧皱的眉头顿时松快起来。

    只见那头一份的草稿笺上虽也有短短数语,可却断断续续,压根不讲任何逻辑,明显敷衍凑数之用;而后一份则并无那么多伪装,整体思考过程清晰明了,干净整齐,甚至有两个观点因为时间紧,竟还没有被誊抄上去!

    怪不得他总觉得正卷答语缺了点什么。

    若能再加上最后两点的话,那确实是无可攻坚。即便名次再往前挪个几位,想必也轻而易举。

    “罢了,就给这第二份一次机会吧,毕竟我们录的是内容,又不是卷面。就将他判为最后一名,以示警告算了。”

    有着王学政一锤定音,接下来的卷子基本上再无甚争论。

    眼见着完整的名单即将整理完毕,考院角落里,一名衙役悄然溜了出去,急匆匆直奔府衙。

    王学政捋了捋胡须,看着考卷的糊名依次被揭开,不由探头瞄了一眼今年的案首。

    果然,不出意料,依旧是那熟悉的名字。

    他矜持的点了点头,至此,也不得不承认童启的识人之明,确实有那么一点挖到好苗子的气运。

    思极起案首的年纪,他突然灵犀一动,想到。

    话说,这位是不是还尚未娶妻来着的?

    青年才俊,无所依托,出身寒门,又是典型的农家子,倒是和他颇有些相似,如今还肩负着小三元,若配上他那表侄女,倒是十分的合适。

    如此想着,未免就有些心动。

    刚打算令人誊案,准备公示,突然,门外一片嘈杂声响起,十几个衙役并新晋的知府大人径直推开门,闯了进来。

    “王学政,我觉得此排名是否还需要再斟酌一下?”

    顾信之语气急切,一把按住了对方的手,将那群试卷里的前两份直接推落在地,然后抽出了排名第三的那位,暗示性十足的递了过去。

    “您不如再看看这份?我觉得,或许由他来当这个案首,可能会更适合一些。”

    王学政望着地上落了灰的卷子,眉头紧皱道。

    “知府大人这是何意?”

    虽说,大奉朝要求每年院试由当地知府和学政共同负责,可通常默认的,知府大人只拥有协调权,负责维持考院秩序,处理作弊、闹事之人。若论判卷的话,要如何判,怎样判,判给谁,那可都是由当地学政统一处理,知府是没有任何干涉的权利的!

    难不成对方这是想结党营私,排除异己,趁机提拔亲信?

    那可看错了人!

    “王学政莫要多想,我并非出自私心,只是,源于一些因素,不太喜欢这头两位罢了。实际上,只要不是他们,您换谁,都行。”

    眼见着他满脸的警惕,顾信之后退一步,笑得客客气气。

    他这才瞥了一眼前两位的出身地,若有所思道。

    “虽说他们出自同一个县城,但才学能力是无可否认的,我和其他阅卷官皆可证明,大人不必担忧……”

    啧,这小老头子,怎么就如此倔强,听不懂人话呢?

    “王大人!”顾信之难耐的打断道,瞥了眼旁边围拥的几人,轻揽过他的肩膀走到一旁,索性坦明,“我此举,乃是担忧那华夏书院风头太盛,若不压一压,恐有后患啊。若记得不错,您今年便是在河南府的最后一年了吧,既如此,这案首是谁,又哪里有那般重要呢?第一还是第三的,只要咱们互相帮衬着些,谁又知

    晓,再说回头你回朝任职,不也好有个交代么?毕竟……官员升迁亦或贬谪,最终还是得看丞相大人的意思,你也不想忙活三年,不升反降吧?”

    前几句多少还算一点利诱,可最后一句,却明显是赤裸裸的威胁了。

    王学政本就是铁骨铮铮的纯臣,一生只忠于陛下,谁也不站。

    听到这些,更是如同毒药入耳,登时眉头倒竖,心火顿起。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