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曾照小重山 第19(2/4)
谢煊不是没见过她击鞠,轻轻摇头,倒也不想戳破了。
他追上去问道:“方才您为何要说是谢大娘子赠您樱桃,弄得我还误会于她,实在有些不好意思……对了你方才没去击鞠场,没看到那谢大娘子痛击董荐的模样,可是要笑死我了。这谢大娘子倒是有些意思!”
谢昭宁就挽着姜氏的手道:“我看母亲还身轻如燕,必是能与我一较高下的。大舅舅也说,您当时练得十分好。”
谢煊又送了谢芷宁一套赤金的头面,此时却听外面响起热闹的声音:“……父亲、母亲,你们可在,孩儿回来了!”
实际上大舅舅的原话是:技艺差还天天都想往场上跑,我是她师父都嫌丢人。
谢煊看谢昭宁的眼神有些欣慰:“……你击鞠得好,以前又为何要藏着。父亲以前觉得你不学无术, 想来倒是偏颇了。”又跟姜氏说,“家中倒是有两匹西北番马,原是我和义哥儿用,我那匹已是不用多年,想来都已养得膘肥体壮了, 对马不好。你将这匹马拨给昭宁吧, 以后无论去参加击鞠、赛马的, 用自己的马, 总比旁人的更好。”
女孩儿出了阁,做了旁人的妻,许多事便不能肆无忌惮地去做,何况她是谢家的宗妇,在外要稳重端庄,自然不能再做这样小女儿的事。
奚廷珪制的精墨亦被称作‘李墨’,为南唐后主李煜所喜,其墨研磨之后便有一股甜而幽微的香气,极金贵,一块墨便能值十贯钱。
他摆了摆手,觉得自己这个分明与他同岁,在人前风流潇洒的侄儿,人后简直比他院里的姑姑还要啰嗦,索性不再理会他,径直朝远处走去。
谢煊笑道:“这我如何能忘,你宛宁姐姐自是极好的,堂祖母也夸赞了她,说是给我们谢家在众人面前长了脸。”又转而对谢宛宁说,“父亲倒也不厚此薄彼,父亲那里还有一套奚廷珪制的精墨,一会儿派人给你送去。”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谢昭宁在击鞠会上大放异彩之事, 谢煊和姜氏也很快知道了,将三个女孩儿叫到正堂来说话。
谢昭宁见谢宛宁和谢芷宁都站在一旁,两人面上都带着温和的笑容,只是谢宛宁藏在身后的手掐得极紧。
谢昭宁看着,谢宛宁才将掐紧的手放松,屈身谢过谢煊。
看来父亲今日是极高兴的,送两个人都是大手笔。
姜氏却露出些叹惋的神色:“身子早就沉了, 哪里还跑得动!”
谢昭宁知道母亲也学过,笑道:“那改日母亲同我一起去击鞠场练练?”
听着这陌生又熟悉的声音,谢昭宁的手微微一僵,她抬头看去,只见一身材高大,面容英俊,着玄色圆领袍,瞧着有些风尘仆仆的青年大步走了进来,他将手中的包袱给了随从,便利落地跪地,给谢煊和姜氏行了大礼。
顾寻看到他走远如何肯,他四叔一点武功也不会,身份又特殊,他实在是怕他四叔有什么不测,那他回去也别活了。
谢昭宁前世从未见过谢煊对她欣赏的眼神。在她初回来的时候, 谢煊看她亦是慈爱的, 只是后来,她犯错越来越多, 许多事也是真的做了,父亲才对她越来越不信。直到后来, 父亲的一巴掌将她彻底打醒, 说要将她送去静心庵,但最后也没有成行。直到大舅舅回来, 她闹着要跟大舅舅走, 父亲才将她交给了大舅舅照管。
顾思鹤哪里肯听,他不想听到任何对于他面相之术的否定,这是他目前最热衷的事情。
来人是她同父同母所出的胞兄谢承义,也是榆林谢家唯一的嫡子。
谢宛宁和谢芷宁也面露惊喜之色,唯独谢昭宁,笑容微微一黯。
此时谢芷宁轻声道:“长姐今日击鞠博了头彩,宛宁姐姐写字亦博了满堂彩呢!”
顾思鹤的脚步更快了。
姜氏笑着点头,看着谢昭宁的眼神更是亮闪闪的:“昭宁,你击鞠的技艺, 是跟着你大舅舅学的么?我年轻的时候, 也跟着学过呢。”
姜氏难得见女孩儿与她亲昵,自是高兴的,有些扭捏,有些自傲地道:“这是的,我还是有些天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