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 第26(3/3)
进到诊堂里的孙世童心情没好到哪里去。
近来,济世堂出了一款可以治消食的药丸,取名为——陈氏消食丸。
消食丸的出现,很快引起盐亭县其他几家医馆的重视,先不说这消食丸的药效如何,光是不需要煎服,也无需融化与水里服用,就大有不同了。
也不知出自哪位医师之手,一时之间,竟比西街仙鹤馆卖的妙手丸更加受欢迎,吃过的人都说效果好。
孙世童喊药童去买了一包回来,花了他二十文。
价格倒是不贵,只闻着这药丸药香十足,外表光泽圆润,大小正正好,可以直接含服吞下。
他心中犯嘀咕,莫非真有说的那么好?
近来天气闷热,日光灼人,孙世童的胃有老毛病,时常吃饱后腹胀不舒服,还口吐嗳气,都说医者不能自医,他给自己开的药方,吃着效果了了。
今日,他早食吃的是羊肉馅的烧饼,食多过肥,肚子一直难受到现在。
看到这带着药香的消食丸,想着服下后是否有效果,可真如那些百姓说的那般好。小小消食丸,他可不信。
一颗药丸下肚。
等待了一炷香的时间,孙世童没有觉得自己的肚子好受多少。
他不屑想,果然是那济世堂吹嘘出去的,这么一颗小药丸,怎么会有那么好的效果嘛。
他安心下来,嘴里哼哼着小曲,吹得两瓣山羊须翘了翘,盘算着这么好的事,他杏林馆怎么能不参一脚。
有妙手丸,有消食丸,那他就做救命丸,肯定能卖得好价钱。
孙世童做着美梦,不知不觉间,肚子不胀了,胸口不闷了,整个人舒爽起来……
他身躯一顿,腹胀好了?
想着他就只吃了这消食丸,别的药丸药汤都没有吃,心头惊慌,右手给自己左手诊脉。
这不诊不知道,一诊吓一跳,他的脉象康健,腹胀已全消了。
孙世童:“……”
这消食丸真的有好效果!
他心慌慌,想喊着李济去探查一下,查一查这消食丸到底是哪个医师做出来的。
盐亭县姓陈的医师,也就妙手馆里的陈大夫,陈大夫要是制出消食丸,定不会拿去济世堂卖去,断不会是他。
既然不是老大夫,便就是其他人了。
可盐亭县……没有另外一个陈大夫呀。
许黟还不知消食丸已在县城里传开,他一脸沉郁地盯着还是冰水的陶罐。
几十斤硝石,还不能制出三斤冰块吗?还是说他制冰的环境不对。
他回想当年看过的实验,精准的仪器设备,一流的老师,当时的场景已经模糊,却还记得,老师只拿了一包粉末状的硝石,制出来一管冰。
所以,还是环境和比例的问题?
许黟意识到,他还是鲁莽了,古法制冰一直都存在于古书里,他以为会很容易就做出来。而事实上,古时候夏日储存的冰,大都是靠凿冰法,在冬日里冰封的河流上面,凿出来方形冰块,储存在冰窖中,用稻草包裹密封,到夏天时,取出来还是冬天储存时的样子。
而硝石,也就是火硝,开始时候是用来制作鞭炮的,明清之前的管制并不严,因而会制冰的百姓都是靠一代代口语相传,从不让外人知晓。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