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 第272(2/2)

    于是他们这边说好,许黟便不打算再多待了。他先前与早上见到的货郎相约去见那位乡下的老大夫,怕去晚了对方觉得他食言。

    车辆停稳,王四喜挑着担子下来,快步地跑去篱笆墙外,拍响了篱笆门。

    两人都不放心这么小的孩子去到城里卖药。

    许黟真挚道:“王兄有真性情,要是我遇到这事,怕做不到这么好。”

    “吁——”阿旭喊着,拉住毛驴脖子处的绳索。

    等待片刻,他看到一辆偌大的驴车停在面前,微微吃惊。

    最近他看老大夫教孙子炮制跌打药膏,但他孙子今年才九岁。

    因而,王四喜主动地接下这个担子,还不打算收取费用。

    “行嘞,那我带人去见你爷爷。”王四喜说。

    小童打量着许黟等人,眨眨眼:“爷爷在家的。”

    很快,有个穿着棉袄袍子的小童听到动静出来。

    自认识了老大夫后,他和他家里人有什么小毛小病的,去找老大夫看病,老大夫从未收钱。

    “今儿不错,遇到个大主顾,将药膏都买了去。”王四喜说着,拿眼去瞥许黟,对着小童简单地说,“这主顾要来拜见你爷爷,你爷爷可在家里?”

    许黟示意阿旭驾车后,便给他倒了茶水。

    秦家娘子笑着道:“许大夫客气了,你要是能治好公爹的病,该是我们家多谢你。”

    “许大夫,我卖完货了。”货郎擦了把额头上的汗水,再三盘问,“你们是真的只去看那老大夫,不做别的?”

    货郎看向眼前精致的青瓷茶杯,屁股刺挠地挪了挪,没敢去接。

    他们的驴车出来城门口,一路往西郊的方向,这时候,王四喜就不在车厢里坐着了,出来给阿旭指路。

    从车厢里下来的阿锦见到他,心里生出喜爱,在存放糖豆的锦袋里,倒了两颗糖豆给他。

    他看到王四喜,欢喜地跑来开门,迫不及待地问他:“王大哥,你回来了,今日卖货怎么样,可有人买药膏?”

    他们前脚刚到,后脚货郎就挑着空了一半的货担赶来了。

    进入车厢后,见着里面还有香炉、茶具和矮桌书籍,更是惊讶。

    有他指路,阿旭驾车的速度不慢。

    小童没接,摇着头跑回屋了。

    没多久,他们就见到几处人家,其中一处人家,烟囱飘出袅袅香烟。

    货郎悬着的心放下来:“那行,跟着我走吧。这老大夫住的地方离县城不远,来得及的话,还能在天黑前赶回来。”

    许黟点头:“好兄台,与我坐驴车吧,能省些脚力。”

    那小童瞅着大眼睛看他,并不怕生。

    “欸,哪有那么多心思。”王四喜说了这么多,又不那么拘谨了,“不过就是搭把手,要真费事,我也做不来。”

    毛驴的尾巴“哒哒”地拍着屁股,慢悠悠地停下蹄子。

    道别后,许黟带着阿旭他们返回到客栈。

    货郎没拒绝,他跑了大半天,都没怎么歇脚,能有不花钱的车坐,自是愿意。

    阿锦拿着糖豆的手顿在半空,旁边的王四喜见状,笑着替小童解释:“他警惕得很,不会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

    许黟看着他,也是一叹:“是啊,能帮则帮。”

    这不由地令他拘谨起来,再与许黟说话,没法像之前那么随和了。

    “那便劳烦秦家娘子了。”许黟拱了拱手,行礼道。

    后来,王四喜经常有空就去见老大夫。

    这么好的茶杯,要是摔碎了,得赔好多钱吧。

    这时,许黟问道:“敢问兄台名讳?”

    许黟没说什么,朝着那小童微微一笑。

    货郎一愣,说他叫王四喜,村里人都叫他王四,这四喜的名字还是村里唯一读过书的老先生给取的。

    王四喜认识老大夫纯属巧合,当时他去山里砍柴,遇到拄着拐杖带着孙子去山里挖草药的老大夫。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王四喜高兴道:“到了到了,小哥你快停车。”

    许黟笑了笑,道:“嗯,只是拜会老大夫,不做别的。”

    老大夫腿脚不方便了,但精神抖擞,当时他一见王四喜,便说王四喜左臂扭伤筋骨,想为他治疗,只是上手揉了一会儿,手臂很快就不酸痛了。

    王四喜道:“我本来就要来城里卖货,这些药膏不重,不过是多吆喝几句罢了。”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