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 第424(1/2)

    “是娘请他来的。”崔氏斜了儿子一眼,招手让他坐到旁边来,“娘是觉得你总是精神不济,想请许先生来给你看看。”

    霍玉璿闻言,瞬间反感地拧起眉头,有些不开心道:“娘,你怎么又乱请人来。”

    “是娘的不好,之前确实被蒙骗不少,但这回的许先生不同,他给你二哥哥瞧伤势,你二哥哥都快好了。”崔氏轻声安抚他。

    霍玉璿撅着嘴不听。

    他这情况和二哥哥哪一样呐。

    二哥哥是被刺伤了腹部,治的是外伤。

    但他娘却是想给他找什么聪明药!!!世上哪有什么聪明药啊,也就他娘信以为真。

    “娘,许先生肯定也没法子的,你就别再想了。”霍玉璿对着许黟努力眨眼睛,作势问道,“许先生你也来劝劝我娘,哪有什么神药可让人变聪明。”

    许黟没有顺着他的话:“确实有。”

    霍玉璿:“你看许先生都说……啊,什么有!?”他猛地反应过来,好像自己听茬了。

    许黟道:“《千金方》里有一方剂能使得人补肾益智,常服使人变得聪慧。”

    霍玉璿:“……”不是,来真的?

    许黟看着他的反应,继续道:“但这方剂因人而异,适不适合服用,还要看是否对症下药。”

    “我能喝?”霍玉璿紧盯着他的神色,口吻有些动摇。

    许黟没应他。

    只是说要先为他诊脉。

    诊脉多容易啊,伸手给看就成。霍玉璿没多想,直接道,“那许先生你来给我看看,我能不能喝这聪……方剂?”

    “嗯。请伸手。”许黟道。

    古代读书人常服用的益智方,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远志汤和孔圣枕中丹。

    远志汤出自《圣济总录》,里面除了远志,还有菖蒲,只这两味药,另外根据情况加减药材。其能开心孔,通九窍,治心痛,令人记忆加强。[注1]这等药汤,不是人人都能喝。

    毕竟是要三分毒,喝多了药也不好。

    霍玉璿瞧着问:“可看出什么来了?”

    许黟眉间沉敛,见问,搭在他手腕处的指腹微收,却没真的收回,直视他问:“素日里无事时,也会偶感心悸心慌?”

    “……嗯。”霍玉璿点头。

    许黟问:“春秋换季时,喉间可有痰?”

    霍玉璿脸上懒散散的神态消失,直起腰杆坐端正:“你怎么知道的?”

    “脉出来的。”许黟将手收了回来,目光微移落在他的衣着上,了然道,“此时春暖,可你却是潮热,穿多衣裳就烦闷,像是喉里堵着口气。”

    霍玉璿骤然站起来:“……你,你怎么都知道?”

    崔氏也是大惊,忙看向许黟:“许先生,这、这究竟何意?”

    许黟自若道:“崔夫人放心,令郎这是心肾不交所引起,可服。”

    听完这话,两人懵然,一时有些没反应。

    先前听着以为是坏消息,结果转而是好消息了?

    “我家璿哥儿要是吃了这方剂,是不是就变聪明,会读书了?”崔氏激动地问。

    许黟:“……”

    那可不一定。

    会不会读书还是要看个人的。

    他能提供的是可以读书的身体条件,等将身体养好了,后面自然就能有时间读书了。

    此时的霍玉璿还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变成什么样。

    他听到能喝方剂,能使得他娘亲接下来的日子里可以少些操心,心里也很愉快。

    反正这位许先生在府里,总不会乱开方子,将他吃出问题来。

    “我先给你开个方子,你按着方子服用一旬。”

    许黟说完,开始给霍玉璿写方。

    《诸证提纲》中,有一方叫“朱子读书丸”,里面除了有远志和菖蒲外,还有人参、茯神、陈皮、当归和甘草。可煎煮成药汤,也能炮制成丸。

    无论是药汤还是药丸,效果都是一样的。

    许黟想了想,打算开成药丸方,这样炮制好后,服用起来也方便。

    霍玉璿没吭声。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