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灿烂人生 第109(3/3)

    脸上好生有光。

    林思危又道:“这些专家不仅能为生产出力,还是以后给学生上课的客座教授。”

    “哟,不敢当,不敢当。”老梁赶紧摆手,其实眉开眼笑,连光秃秃的头皮都在发亮。

    其实那有什么教授不教授的,粮校虽然是省级,也只是个技工学校,就是校长谢宝生也不敢说自己是教授,压根就没这个职称。

    但加个“客座”,听着就非常有档次。而且,也不用职称。

    学校说你是“客座教授”,你就是。就如小林老师说你是“专家”,你就是。

    这些老技术骨干,一部分是手里的技术不想荒废,另一部分原因也是冲着多一份收入来的。没想到还能得到这样的尊敬,干活自然更尽心尽力。

    谁也没忘了,今天的主角是胡巧英。

    张正德对胡巧英道:“胡老,您看咱们这个厂子刚起步,做到这样真不容易啊。”

    胡巧英点点头,感叹道:“想起我当年创业,也是艰苦啊。”

    然后转头对谢宝生道:“谢校长,我有个想法,咱们能不能去办公室谈谈?”

    合资

    众人到会议室落座, 胡巧英开门见山:“我想注资良效食品加工厂。”

    谢宝生呆住。

    他一个干了多年教学的校长,没经历过这种事。校办工厂还可以被外面人来投资吗?

    而且这人还是华侨,这投资算是……外资?

    这局面, 谢宝生有点不会了, 不由看向轻工局局长张正德。

    张局长也不会啊。

    整个晋陵轻工局,都没有一家由私人来注资的企业, 更别说还是外资。

    不过张正德跟着考察团去过好几次京城和海城,数年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外资持欢迎态度, 一些国际上非常有名的品牌已经到大城市投资建厂。晋陵离海城很近,虽然城市不大,但工业基础很好, 也有心接纳外资, 不过到目前只在初步意向中, 并没有真正落实的。

    张正德老练, 心中虽然不会, 但脸上却很会。

    他接过谢宝生的眼神, 微微点了点, 示意他放心,然后缓缓道:“胡老是真的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工业发展, 这份精神让我们十分感动, 咱们粮校这个校办厂,刚刚成立,是一粒芝麻刚刚开头, 正需要大量的水份、大量的肥料来滋养,不过……”

    嘴上说着这些场面话, 张正德其实心里早就在权衡。

    市里希望有外商来投资,这是肯定的。这次胡巧英回国探亲,不光省市领导接见,也安排去了好几家龙头企业参观,这是展示晋陵工业实力的意思。都知道胡巧英不仅是当年的爱国人士平反,更是一位事业成功的外商,说市里没点想法,也不太可能。

    不过,市里目前有意向的几家,都是品牌直接来建厂,倒没听说过往现有工厂注资的。

    这种注资有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所有制。

    说了“不过”两个字,张正德笑了:“嗨,说什么‘不过’啊,困难总会有的,但有了胡老这份心,再难的事,咱们也要努力办成!”

    胡巧英怎会不知道张正德的想法。

    虽然他三十多年不在国内,但他毕竟是华人,有些办事风格是骨子里的,比如当下的婉转迂回,他都懂。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