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山村人家 第19(3/5)
怎么?能不喜悦呢?采菇都在大棚里,不用?到外面吹冷风,跟去工地搬砖这类重体力劳动相比,无疑是轻省多了。就连八十三岁的宋三婆也能胜任,不过就是眼力不济,速度略慢些罢了。到晚上过秤时,摘得多的人能有一百二三十块工钱,抵得上工地上的大师傅了。就连回?家喂猪的几个女人也能挣到七八十块,这让她?们怎么?能不高兴?这简直不是在摘香菇,是在菌棒上捡钱啊。
既然老板不肯让她?们吃亏,她?们也不能让老板吃亏。女人们把一等花菇和二等香菇归置得整整齐齐,尤其是宋三婆,虽然年?老力弱,可是为?人勤谨,满筐提不动就多跑两趟,绝不给?人添一点麻烦。
烘烤房整天嗡嗡地响着,把一批批花菇烤到八成?干,再摊在圆簸箕里,端到太阳下去晾晒,这样不仅省电,也能提高烘烤效率。采摘的湿香菇则是头一天用?袋子?装好了,搬进货车车厢,第二天凌晨两三点,冯小河就要起床,开着车给?市里几个农贸市场的档口送过去。送完档口若还有剩的,便赶紧去早市上批发?着卖一波。若剩个一两袋也不打紧,拉回?来晒成?干菇,到时一样发?卖。
十二月是他们的收获季,家里的每个人都忙忙碌碌,连苗苗和七宝走路都比平时要快。到了周末,两个孩子?也会去厂里帮忙,她?们不会采菇,但是会挑选。两个小女孩各搬一个竹椅子?,坐到奶奶和外婆身边,按照大人告诉她?们的规格,严格挑选每一朵香菇。偶尔还要举起香菇询问?:“大太太,这一朵破了个小口子?,要放哪个筐子?里?”
每个人都忙,但每个人的心情都很雀跃。冯小河第一次开着小货车去市里,就带回?了四千多块钱。这是香菇厂的第一笔收入,投入了这么?久,终于有回?报了。看着那一小叠钞票,奶奶和外婆喜得合不拢嘴,当天晚上回?家后,两人特意赶着做了香菇肉丝面。自家种的香菇怎么?会不好吃?新鲜香菇切成?片,和肉丝一起炒,起锅时再放一把碧绿的蒜苗,厚厚铺在汤面上,忙了一天,吃上这么?一碗咸淡适口的面条,再暖暖和和地洗个澡,晚上睡觉时,连梦都是香的。
香菇酱
第一茬香菇摘到尾声时, 已经到了元旦,茏山镇落了今年的第一场雪。大雪纷飞而下, 两个小?时后山林、道路都陆续白了。冯小河从市里开车回来时,眼看着路边农田的麦苗被积雪掩盖,赶紧找了个地方把防滑链装上了。
农村人对?元旦这?种节日没什么概念,下雪天香菇厂也没有休息。大家趁着天还不太冷,把最后一批香菇赶着摘了,该烘烤的烘烤,该装车的装车。这时候就显出那套烘烤设备的宝贵来了。普通农户碰到下雪下雨天,只能白白等?香菇长老,不敢轻易采摘。摘了若不能及时运出去?卖掉, 又没有个好太阳,放在家里捂几天就会霉烂,这损失的可都是一年的收成啊。
菇厂再小也毕竟是厂, 有货车拖到市里去?卖, 有烘烤设备把香菇及时烘干,这?就比绝大多数农户要强。冯小河卖完香菇回家时, 把车停在石墙边,看着半坡上的房屋炊烟袅袅,心情很好。坡上坪子里, 苗苗和?七宝正带着狗在雪地里疯跑,见到冯小?河, 两人赶紧扑过来,邀请他跟她们一起堆雪人。
奶奶适时出现了,朝几个人喊:“等雪停了再去堆!一个个也不怕冻, 都进?来喝杯热水!”
厨房的窗玻璃上蒙着一层白雾,里面香气喷鼻, 且还带着点?呛人的辣味。烤火炉已经烧起?来了,大灶上佳慧和?外婆正在搭手做酱。原来趁着雪天事少,佳慧早上买了几斤牛肉回来,要做香菇牛肉酱,这?时候已经熬得差不多了。
贴了白瓷砖的灶台上,摆放着好几个瓶子,每个瓶子里都装着深褐色的酱,上面浮着一层油封口。这?一种是不辣的酱,锅里的则是放了辣椒的。佳慧尝了尝,两样她?都喜欢。这?时冯小?河带孩子们洗了手也进?来了,三个人围在灶台前,纷纷吸鼻子说“好香!”,其中七宝尤其话多,连问:“这?是香菇牛肉酱吗?有牛肉吗?辣吗?我?能吃吗?”
外婆拿了筷子,喂她?尝了尝不辣的酱,七宝夸张地睁大眼睛,连连点?头?:“好吃!还要吃!我?中午就吃这?个!”
中午他们吃的是一锅炖。这?边大灶上在做酱,午饭就用烤火炉做。青菜豆腐粉丝香菇,再加上姑爹给的肉丸子,煮成满满一锅,热气腾腾的正适合冬天吃。炖菜里的香菇,两个孩子现在碰都不碰了,连吃十几天早就吃腻了。但新做的香菇酱却?大受欢迎,酱里有花生米,还有大颗牛肉粒,筋道又入味,就连香菇也跟着变好吃了呢。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