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节 瑞昌之战(2/3)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前方战壕一般只有少量守卫部队,这些部队只在清晨和傍晚才进入战壕。所以英国人突破第一道堑壕的时候,并没有给予防御部队大量杀伤,士兵安全的从第一道战壕退到了第二道战壕。可是他们没找到反击坦克的方法,第二道堑壕再次失陷,他们又退到了第三道堑壕。
唐宇纵立刻命令前线,既然找到了对付坦克的方法,那就不要客气,不要放过英国任何一辆坦克。
可是这次唐宇纵的作战,是得到联省上下的重视的,后勤补给几乎什么都想给他们送来,这只火箭筒就是这么夹杂在其他武器装备中送到前线的,而又被好奇的士兵搬到了堑壕里,终于蒙尘的武器绽放光彩。
一个连队病急乱投医,就在敌人坦克就要冲来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只肩扛火箭筒,一发火箭弹过去。就打爆了一辆坦克。
一直到午后。终于有好消息传来。
可惜的是,没能留下全部的英国坦克,因为英国人也不是傻子,在看到中国人拿出怪异的武器,而自己的同伴莫名其妙的就被打爆,他们撤退了。而联省却无法在敌人机枪压制下,追击这种铁皮盒子,自己的武器火箭筒虽然犀利,但就像他们过去认识的那样,这家伙准头太差了。近在咫尺都有可能拖把,有个几十米的距离,准头就要碰运气,百米的距离基本上就没有可能打重,所以只留下了英国三分之一的坦克,十三辆而已。
幸好自己在新合镇外围设置了三道战壕。第一道堑壕叫做前方战壕,第二道叫做支援堑壕,第三道叫做预备堑壕。第一道堑壕跟第二道之间有八十米,第二道跟第三道之间有四百米,各条战壕之间有通讯壕连接。
各个指挥官想了各种办法,捆手榴弹爆破。用敢死队冲锋,用火炮来阻击,效果都不是很好。敌人的坦克上的机枪,让敢死队都充不上去,而且靠人的牺牲来对抗地方的武器装备,这也实在是他打击士气了,不到万不得已不是什么好方法,而用炮呢,火炮不是步枪。没办法精确瞄准,对近距离的移动物体的打击效果太差,不等打到敌人坦克,人家就已经冲到了跟前。
不过这个战报一下子也就让唐宇纵清醒了过来,尽管昨夜他睡的很晚。
得到英国人使用了坦克之后,唐宇纵冷哼一声:你们有坦克莫非我们就没有。
唐宇纵着急了,下死命令,要求部队必须守住最后一道堑壕,否则前线军官移送军法处。这是唐宇纵从军以来,下达的最严厉的一道命令。因为他此时没有后路了,他一寸都不想后退,那边李宗仁给他的压力太大了。他现在只能考虑如何进攻,如果在英国人的第一次进攻下。就后退了,他实在没脸在待下去了。
前线其实也很着急,他们并没有与坦克交战的经验,在联省的各次演习中,坦克都没有什么好的表现,因为联省内部的地形实在太复杂,山地众多,不是坦克理想的战场。此时遇到敌军的坦克,一时间有些措手不及。
其实都不用唐宇纵开口,当一辆坦克冒了黑烟之后,在英国坦克就要碾过自己头顶的时候,使用火箭筒干掉那辆坦克的士兵顿时就成了英雄。而其他士兵也匆忙去军火库搜寻这种武器,城里的士兵更积极,他们先一步搬出了大量的火箭筒冲出城外。
立刻给后方打电话,要求调遣联省铁甲车部队来前线。
唐宇纵不自觉的有些佩服赵泽勇的眼光,难怪人家是督军啊,看来所有人都错了,这武器真有用,有大用啊,今后要是在见到那个军官说督军是外行,老子扇他大嘴巴子。
这个消息让唐宇纵松了一口气的同时,顿时开始庆幸了。火箭筒这种武器,一直以来并不被联省军所喜。这是唯一一款赵泽勇强行推广到部队中的武器,可是由于不重视,各级部队一直就不乐意使用。论火力,不及大炮,论精度不如步枪,要说压制能力,也补给重机枪,几乎一无是处。联省军作战的时候,都很少携带这种武器,完全是增加负担,不但没用还死沉。有扛这玩意的人手,不如多扛一挺重机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