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节 各方态度(3/3)

    阎锡山盯着小眼睛也在算账,他算的更细致。他是去过日本的,知道日本人很强大,他没有去过联省,但是同样知道联省很强大。他认为联省是有机会打败日本的,而日本也是有机会打败联省的。可是阎锡山不看好联省,他认为日本败的起,而联省败不起。日本一败,了不起卧薪尝胆恢复几年就又卷土重来了,而联省一败他们在国内的地位,占领的地盘,这些可都要交出来的。联省是这么的庞大,一旦被其他人吃下去,恐怕一下子就是第二个联省。突然间以前还在庆幸跟联省没有挨着的阎锡山,有点感觉似乎跟联省接壤才是优势啊。

    而实力最强大的黄埔系,则是憋着一股子劲,赵泽勇当了总统,他们的日子着实难过,但是面对赵泽勇跟日本人的争斗,他们的感情最为复杂。跟赵泽勇之间是私仇,跟日本人之间可是国恨。黄埔系是革命军队,他们之所以能一路势如破竹的打到南京,靠的是坚定的革命信仰,靠的是一腔强国报国之心,不然凭借他们那破烂的装备,艰苦的生活,他们凭什么胜利。可现在不一样了,当年打江山的时候,他们确实单纯,一心就想着北伐,想着打到帝国主义走狗北洋军阀,但是胜利后要坐江山了才发现,事情原来没有那么简单。不是打赢了就成功了,原来还有那么多名堂。于是心中的革命热火被内斗争雄所代替,再也没有了雄心万丈的激情,只有权力的野心。

    平心而论黄埔系是希望赵泽勇胜利的,但是又希望赵泽勇能跟日本人拼个两败俱伤,然后他们就可以趁势彻底灭掉联省,接着以坐拥半边江山的力量,进而一统全国,这才是他们最希望的。

    所以联省军看似风光,其实此时是极为危险的,一旦失败,各种势力立刻就会扑上来,将自己分的骨头都不剩。所以对日作战,只能胜不能败。

    对手,日本人呢,此时并没有太当一回事。但是同时有小心翼翼的盯着联省的动作。他们的情绪也是十分复杂的。他们不愿意承认,不愿意表露出来他们把联省的位置放的很高,很重视。但是他们又无法忘记联省军曾经消灭过十万英军的事实。这让日本人不得不做出对联省军新的判断,认定十万日军是无法跟联省军战斗的,所以他们才在北京对联省军保持了克制。

    可现在面临到抉择了。日本人则开始报侥幸心理。一方面他们也想看到日军跟中国军队再打一仗,然后将中国军队打的大败,皇军再次扬名天下。另一方面他们自己都不愿意承认,他们竟然有对失败的担忧,担忧败给中国军队这让人很不愿意接受。

    在总是摆出一副日军战无不胜的表现后,每个日本人都悄悄的考虑过,如果日本失败了会怎么样?跟英国不一样,日本输不起啊。英国人输了,也没人怀疑英国人世界第一强国,日不落帝国的实力,因此他们可以平和的面对失败。可日本呢,日本根本就是一个以武立国,以军事国家形象站在列强国之列的。国小民贫,一旦失败,世界各国会不会开始怀疑日本是外强中干的,会不会再来侵略日本啊。危机意识始终是这个岛国民族的特性。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日本也认为自己输不起。

    时间越是逼近赵泽勇控制下的国民政府给日本设下的撤军底线,气氛就越是紧张,日本各大报纸也在高密度的报道着中日两国的军事动向。日本增兵山东,以一个主力师团驻扎青岛。中国军队尚未有调动迹象,联省军依然驻扎长江沿线和沿海地区。

    一切看似平静,而联省和日本之间的经济交往,贸易往来却越来越频繁。(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阅读。)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