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节(2/3)
比如贴上德语的时候,粉丝们会大谈特谈著名的德国科学家阿诺·索末菲尔。
总之导师也不希望自家学生离心离德,玩背刺那一出吧?
都不提那些他们看不懂的东西了,光是能设计出豆豆这种逆天的人工智能拿个破奖过分吗?
智商跟认知跟不上节奏的,早就已经成为路人分道扬镳了。
还不准人质疑了?
所以痛处是什么?
更别提乔泽自然科学奖,这名字听着就很提气啊。
想想看吧,以后说不定自己就要考研呢?
总之这次必须得带头冲锋了。
都一年时间了,豆豆的粉丝都已经被提纯过无数次了。
错了就是错了,既然你要坦然接受错误,那就得老老实实听着各种质疑。
网络时代打嘴仗,不管从任何方面说都是个技术专业性很强的事情。
看,以前教育归教育,学术归学术,但现在教育跟学术这不是有了那么一丝丝的联系吗?
更别提豆豆太懂照顾粉丝了。
更具体的则是以往老的国际科学类大奖评审规则是否公平,是否适应时代嘛!
什么野鸡奖项?咱家大数学家乔泽不配拿个数学奖吗?
哪怕是豆豆的黑粉,认知可以偏激,但智商一定是在线的。
这位大佬当年也是量子物理学的先驱之一,对原子结构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啥他的学生都能拿奖,他没法拿奖?是不是当年得罪瑞典人了?
哪怕最初不擅长,跟豆豆斗智斗勇这么久,也能大概学习到这套技能。
这个时代的网民是真的见多识广。
恰好这方面豆豆的粉丝们是真的在行。
豆豆粉丝鸡贼的地方在于,跑别人的地盘上去贴豆豆一条条回应的时候,绝口不提今年克拉福德奖的问题。
至于怎么破?
以此类推……
那自然是挑错了!
如何能给对方造成最大程度的伤害,还要不逾线,就很考验人抓重点跟痛处的能力。
或者说翻旧账。
不为别的,万一最后进前十了,可是有公示期的。
要说一个运营了百年的科学类大奖,要说其中完全没有错漏、遗憾跟失误自然是不可能的。
考上了研究生,跟了一个牛的导师,也被纳入了这套候选人系统,那应该会对他们这些学生好一点吧?
来,让我们一起揭开他们的面具
咋?
要知道虽然大家都觉得豆豆很骚,但也真能一视同仁啊。这是早已经证明了的,豆豆的粉丝甭管高低贵贱,那都是同等待遇,损起粉丝来绝对不会因为某粉丝平日里表现得更有钱而嘴下留情,甚至会更狠。
于是无数人开始行动起来,尤其是豆豆粉丝里的大学生群体仔细研究了乔泽自然科学奖的评选规则跟章程之后,大都眼睛一亮。
咋说呢,这套规则好啊!
自然是诺贝尔奖的公信力了。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是很自然的,很快那些各国语言版的图片就传遍了世界,去到了那些文字本该匹配的地方。
但网上吵架可不会管这么多。
就好像瑞典科学院文章中说的那样,只要是人就肯定会犯错,人类最可贵的精神之一,就是能否坦然接受错误,并让纠错机制能够顺畅的运行。
深怕粉丝们不会用智能翻译工具,连各国语言版本的图片都准备好了,就等着大家帮着广为传播呢,这是真的太为粉丝着想了,帮助粉丝们节省时间跟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