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1/2)

    宋明瑜说道,“既然生意好做,那当然是要找个离孩子们近的地方。”

    她会想到这个,还是因为之前林香和她聊起陈景行在学校的生活。

    “也不能说吃不饱,但食堂就是大锅饭,也不可能迁就谁的口味。”

    尤其是有时候可能看书入了迷,复习忘了时间,去食堂的时候,就已经不剩什么了。

    快班的学生学习压力本就大一些。

    陈景行想跟上进度,自然是要花很多时间在读书上。

    其他人也看书,可他们大部分都住附近,回家吃个饭也就是抬个屁股的事情。

    一来二去,只有陈景行经常成了去食堂吃“剩饭”那个。

    他是有什么就吃什么。

    倒也不真是剩饭,无非就是剩的种类少,食堂阿姨也不至于苛待学生,这里多一勺,那里添一勺,也能吃饱。

    但林香心疼得不行,“蜡烛哪有两头烧,本来学习就累,这要是吃不好还怎么念书?”

    家里倒是给陈景行订了牛奶,鸡蛋这些也不缺,陈景行每天在家都有吃。

    可在家的餐点再好,也弥补不了中午最重要的那一顿,在学校的那一顿。

    搬家?

    这是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ven如今有了办公室,就在江北,陈继开要在江北上班,念嘉也还在江北念书……

    全家搬到沙区去,不太现实。

    带饭也不行。

    要想热饭,最方便的就是微波炉。

    但微波炉实际上进入国内将将也就十来年,最开始还是科研用的。

    八十年代,随着改开推进,才有部分沿海城市开始进口微波炉,但价格极为昂贵。

    有多贵呢,这么一个前世双十一、双十二这种折扣时只需要一两百的小家电,需要一个工人三年甚至五年的工资。

    而且还不是想买就能买得到——卖微波炉的地方甚至比卖电视的还少!

    南城基本上是见不到微波炉的,中学里头就更不可能配。

    炉子倒是有,但那是教职工用的,不可能让学生随便动用。

    而且天气冷点还好,稍微热一些,那饭盒还没到中午就馊了。

    最后林香只能退而求其次,给儿子身上多揣了一些毛票,嘱托他千万别省钱,想吃什么吃什么。

    “想吃什么自己买,零食也行,别委屈。”

    但有了酸辣粉店就不同了。

    一顿饭就几毛一块钱的,现在的林香不是掏不起,关键是这店她百分百放心。

    在明瑜的店里吃饭,和在家里吃饭也没差别了。

    今天就是这家三中分店开业的日子,从前几天,陈景行就听见他妈和明瑜姐在讨论这个事儿了。

    甚至因为一大早就要开张,还问过陈景行要不要搭店里的便车。

    陈景行不想给他们添麻烦,比平时更早的时间就收拾出门了,胡同里头第二早起的徐妍出门时,他都到码头了。

    陈景行去学校这么早,其实是因为他也很激动。

    言川在他眼里就和自家弟弟没差,明瑜姐就像自己半个姐姐。

    从小在家里当老大的陈景行,头一次体会到“当弟弟受宠爱是什么感觉”,就是在宋明瑜那里。

    她大方、慷慨、包容,而且还做得一手好菜。

    从第一次吃到明瑜姐的手艺开始,陈景行一直念念不忘。

    酸辣粉总店他也沾光吃过几次,味道是一等一的好。

    但要不要去店里,他却很犹豫。

    他想去,想为这个新店的开张添一把火——最好是再装作不经意地给它打打广告,让大家都知道这里有一家好吃的小吃店。

    可是,他要是怎么隐藏自己的“身份”?

    陈景行在这一点上和林香的性格很是相似,那就是怕给人添麻烦。

    听见明瑜姐和他妈说,胡同里的孩子来吃饭,都不收钱,可陈景行有点坐立不安。

    本能地,他觉得这样有点“占便宜”。

    少年人心里那一点难以言说的“骨气”,让他有点迈不出那一步。

    就在这时候,方霖嚷嚷着,要他去家里一起玩,还要给他补课。

    陈景行忽然想到了一个绝佳的主意——他完全可以带方霖一起去。

    方霖这家伙因为家里条件好,别说自己在外面吃饭了,就算是和同学一起出去吃饭,他也经常当付钱那个。

    “反正都是同学,无所谓啦。”

    他阔气,自然就经常有人拉着他一起吃饭——当然,陈景行并不想当占便宜的那个人,他只是想“利用”一下方霖的性格。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