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1/2)

    比如说明瑜酸辣粉。

    很多人以为,宋明瑜最操心的是小饭馆,但其实不然。

    明瑜小饭馆这种私房菜店铺,想要做成老字号,除了口碑,就只能依靠时间的发酵,陈酿出足够多的认可。

    但明瑜酸辣粉不需要,作为一个小吃快餐连锁店,它可以扩张得非常迅速。

    这就是为什么宋明瑜之前同意让盛凌冬入局合作的原因,因为小吃连锁这种东西,越早做,越是能占据先发优势。

    目前明瑜酸辣粉在南城已经铺开了店铺,但是她对未来的发展方向的想法还有些模糊。

    不是因为没有选择,而是因为选择太多了。

    比如说沙县小吃,走的就是个体加盟,和家族式扩张的路子。

    沙县小吃之所以到处都是,是真的因为最初推动它走出来的那些店铺老板全是沙县人。

    从沿海的一座小城,一步步走到内陆,走入几大一线城市,靠“打工人续命套餐”在餐饮界屹立不倒。

    但也有和沙县不同的,那就是老x鸡,乡x基之类的快餐。

    它们的经营模式更多是直营为主,主要在某些地区经营,而不是全国撒网。

    甚至有完全做标准化,加盟快餐的,比如说那些杨x福麻辣烫,张x麻辣烫,加盟商只需要在总部进货培训,就可以开店。

    而总部呢,减轻了开店的成本,只需要给出物料,就足以挣得盆满钵满。

    无路可选的时候,人硬着头皮都得找一条路,现在遍地都是路,宋明瑜反而有点举棋不定了。

    正好抬头看见一家茶餐厅,宋明瑜停住了脚步。

    茶餐厅啊……实话说,她很久没吃过茶餐厅了。

    前世,茶餐厅在内地很是火爆过一段时间,那时候宋明瑜还在念书,经常听到这个同学说去某某茶餐厅吃饭,那个同学又说去茶餐厅过生日。

    于是她很长一段时间,都对这个神秘的东西很向往。

    想象中是和电视剧里面那样,高大上,来来往往都是燕尾服的侍应生。

    等她毕业了,茶餐厅的热潮也退去了许多,宋明瑜找了个时间专门跑去淘了一家茶餐厅吃饭。

    不能说不好吃,实话说,那家茶餐厅做的漏奶华,还有扒饭很美味,调味正好,刚做出来新鲜热烫。

    还不是预制菜。

    但和宋明瑜想象中那么高大上的“大餐厅”却是一点关系也没有,说白了其实是快餐厅。

    不过她现在正好就想吃快餐。

    宋明瑜进店,点了一份菠萝油,一杯奶茶,这是这家店的招牌。

    她说的是标准的普通话,丝毫不在意店员看她的惊异眼光。

    这年头,内地来港城的人很多,但大部分都是讨生活,为了能快速融入社会,大部分都会主动隐藏普通话,反而是说这边的粤语。

    哪怕口音很重。

    但宋明瑜却无所谓,她坦然地坐在那,就仿佛这些目光不存在一样,翻看着菜单。

    她还真不关心这些人的目光,怎么想,怎么看。

    她更感兴趣的是这家茶餐厅本身。

    这是一家连锁的茶餐厅,在港城本地很出名,以直营为主。

    明瑜酸辣粉的菜单已经是杜清认真设计过的版本,但平心而论,仍然不如这年头港城茶餐厅设计的精美。

    有专门的分区介绍不同的品类,比如说意粉、焗饭、面,然后不同的菜色旁边,都配了有图片。

    而且是彩色的图片,只是食物呈现在上面,灯光打在鲜艳的颜色上,就让人食欲大开。

    尤其是招牌菜,甚至不需要打开,有一个单独的介绍单,就是专门给招牌菜准备的。

    这一点,明瑜酸辣粉目前还没做到——品类多是多,但随着店铺扩张,它的招牌菜有点模糊了。

    是酸辣粉,还是其他什么?

    宋明瑜默默把这一点记下来,她得好好考虑一下。

    而至于这家茶餐厅的装潢,倒是没有很令人眼前一亮。

    就是普通的连锁茶餐厅装修。

    宋明瑜也是自己去吃过一次之后才知道,茶餐厅从头到尾都和所谓的粤菜馆子不一样。

    它是快餐的一种。

    主要做的就是平民美食,所以才会有这么多品类,但每种品类的价格又刚刚好,踩在普通人能承受的价格上。

    有一种说法是,茶餐厅的前身是冰室。

    冰室,顾名思义,就是贩卖冰饮的地方,后来才慢慢多起来卖三明治之类的便捷速食。

    之所以会形成这种茶餐厅,主要还是因为便宜实惠快捷,能满足大部分普通人的需求。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