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2/2)

    这是几十年后品牌发布的标配,甚至还有些品牌会提前搞什么买手会、小范围发布会,再开时装秀。

    宋明瑜当然没有不高兴的,其实她把市场运营的工作交给郑氏,原本郑氏也可以不用这么认真和她讨论。

    这个角色甚至是她力排众议,要曼宜出演的。

    但宋明瑜想要的不仅仅是效果,她希望的是ven能在港城一炮而红。

    在商言商,这当然不是因为郑嘉和和宋明瑜有交情。

    经纪人办公室里,曼宜放下封面是自己的那份杂志。

    所以电影票房如何,就关系着曼宜接下来的事业走向。

    版型、剪裁这些东西是一眼可得的,哪怕曼宜只是轻松地站在镜头前,这些东西也清晰可见——毫不逊色。

    但实际上完全没有。

    电视广告、报纸杂志、电影植入、户外广告还有电台广播还有明星宣传。

    ……

    所以她毫不犹豫地就把几十年后的宣传方案给拿过来了,不用白不用。

    当然,港城的“大众”也比南城要昂贵得多,价格比起内地岂止翻了两倍。

    宋明瑜和林香分析:“ven比想象中更有潜力,也许我们的牌比想象中更好打。”

    要知道这些广告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黄金时段的电视广告,那完全是把钱拎出来当纸烧。

    曼宜自己都没想到,郑氏这次动作会这么迅速。

    不仅是对比现在港城柜台里在卖的那些,即便是对上中环那些大牌,它也有自己的特色在。

    后续ven的成绩真能撑得起这些前期砸进去的资源,那么它在港城的发展就不用再担心。

    这么一来,原本完全不了解ven的港城市民,现在也开始翘首以盼了。

    ven的前期宣传,效果很好。

    最终郑嘉和拿掉了明星和电影这两条,不是不做,而是ven现在不适合。

    普通人不明白什么叫快时尚。

    至于平面广告这些,更是港城常用的宣传手段。

    它的确填补了现在港城一个巨大的服装业空白——时尚快消女装。

    郑氏比想象中更加重视ven。

    报纸上的倒计时,从五天,到四天,到三天……每一天的倒数,都好像在往这个期待上加码。

    放在八十年代,这些宣传手段随便拿一个出来都足够有效果。

    但不妨碍她们能看出来曼宜身上穿的衣服,哪怕是普通人也能穿出效果。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剩下四个,郑氏大手一挥,全部都给配备了个齐全,甚至宋明瑜都没说要黄金档的广告,郑嘉和就安排了。

    “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

    实话说,这封面比她想象中还要漂亮,要不是曼宜知道那就是摄影那天拍下来的,她甚至要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觉。

    没有成绩的服装品牌,真正的大明星也不会纡尊降贵来帮它背书。

    反正在这里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只要有钱,真能使鬼推磨。

    对于ven的宣传,宋明瑜一共是拿出来了六个方案——

    曼宜还在等待电影的首映式。

    “至少要等第一季的新品销量出来之后。”

    决策权是一回事,但宋明瑜自己又不是搞广告出身的,郑氏完全可以用外行不要指挥内行的理由要求宋明瑜闭嘴。

    她吸引来的这些注意力,逐渐从单纯的“这港姐越长越好看”,渐渐变成了“这个叫做ven的牌子,衣服怎么那么好看?”

    走群众路线,赚大众的钱,慢慢积累口碑,这才是最优解。

    这年头纯粹走高端,那是在自掘坟墓,哪怕是内地现在也吃不下那么大的蛋糕,更别说港城的常住人口根本消化不了所谓的高端市场。

    这是之前接了一部小说改编的故事,作者是港城首屈一指的爱情小说作家。

    但在港城人眼里,它还是便宜的,让人想买的。

    ven竟然花了这么大力气,她语气颇有些期待:“阿哥,你说……ven是不是其实比我们想象中,要更受郑氏重视啊?”

    不是为了一件衣服穿十年,而是在当下所有同价格产品中,它能做到版型剪裁各方面最优秀,而比它更加优秀的产品,做不到这个性价比。

    和内地不一样,80年代的港城大部分家庭都能收看得起无线电视。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