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1/2)

    可是这么漂亮的履历,坐到这么个位置上来,有什么好处?

    宋厂长反正是没感觉自己拿到了什么好处,倒是刚落地就接了个不定时炸弹。

    针织总厂是个多么大的国字头厂子,它的存在压根就不是它一家的事情。

    往小了说,周边的兄弟厂子很多就是靠针织总厂的原材料在生产,甚至有很多进货了他们的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再售卖。

    往大了说,这么个巨无霸在南城,纺织这边给配额的时候要不要考虑它的地位?

    现在可是1987年,双轨制还没结束呢,体制内的配额,那可是对于一个国字头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东西了。

    它出了问题,领导们要不要问责?

    必然要的!

    国字头的企业享受着关注,这是一把双刃剑,好的部分就是它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拥有个体户没有的庞大支持,坏的部分就是它的存在也牵一发动全身。

    而宋厂长被迫接手的这个定时炸弹,它就是——讨债!

    让国营工厂们最头疼的就是债!

    针织总厂的上下游厂子、企业都不少,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和针织总厂一样的国字头工厂。

    所以,大家的习惯也差不多,平时都“赊账”、“记条子”,等到了时间一起结款。

    反正都是自家人,兄弟姐妹,没有说分得那么清。

    而且本来这种国字头要做个什么流程手续就比较多,要是什么都等手续压下来再办,那黄花菜就凉了。

    但这就引发了一个八十年代的地雷,债里面最难讨的那种。

    那就是三角债。

    什么叫三角债,说通俗点,就是厂子之间互相欠钱,互相还不起,又互相拖着不还的死循环!

    比如说,针织总厂欠了南城棉纺厂的钱,之前进购了一批棉纱,钱没付。

    棉纺厂呢,又欠了上级棉纺总厂的欠没付,原材料没付钱。

    针织总厂自己呢,卖给下游的成衣厂的面料,成衣厂没把欠付给针织总厂。

    成衣厂又欠其他企业,比如说维修厂、设备厂的钱。

    这就像个无比稳固的三角形一样,互相纠缠,互相顶死了。

    一数,所有链条上的企业都有债在外面没收回来,可无论哪一家都没钱付账!

    债务链条一开始可能不多,但随着时间推移,就越来越多,直到这条资金链彻底断裂!

    资金链断裂,工厂没有了现金流,没办法继续生产。

    比如说像针织总厂这种,大规模生产的能力其实很强,遇上亚运会、运动会这种大型赛事,一套体育运动装做出来,那产品根本不愁卖。

    可是生产要原料,原料要钱,设备开机要钱,根本做不了啊!

    这就相当于是金山银山摆在面前,但是没办法去拿,全部卡死在三角债上了!

    宋厂长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去成衣厂讨债,可是直到现在,他还是颗粒无收。

    三角债不是针织总厂一家的窘境,而是这年头国营厂普遍的境况,这个不是哪个厂长出来说一句“我要讨债”就能解决的事情。

    说难听点,这一条链上的工厂都卡死了,谁能有钱拿出来还这个债,真要是能还出来,那就不至于叫三角债了!

    三角债是真的令人头痛,收不回来就是一笔烂账,不是只烂一点点,是会把整个针织总厂慢慢地拉入沼泽里,慢慢地毒发身亡。

    可眼下,最让宋厂长欲哭无泪的,甚至不是这笔三角债,而是一个更加迫在眉睫的东西——

    宋厂长低头看向自己手中的法院传票。

    又有谁敢相信,一张小小的传票,却比“三角债”的威力大得多!

    如果说三角债是慢性中毒,那这传票就是南城针织总厂的“催命符”,是真的现在立刻马上就能把针织总厂拉入深渊的存在。

    传票上清晰可见写着“设备租赁”四个字,宋厂长气得咬牙切齿。

    要说来厂子之后什么事情让他抓狂,那一定就是这个事情!

    什么三角债,什么厂子效益不好,宋厂长坚定觉得这些事情都是可以解决的,毕竟吴书记又不傻,说实话他都佩服对方治厂的手腕,而且这都是“阵痛”。

    现在纺织业没几家国营厂子不经历这种阵痛的,说难听点,这事儿想找人来负责甚至都找不到——

    大家都陷在泥沼里头呢!

    可是法院的传票可是冤有头债有主,真的找得到罪魁祸首的!

    破产

    宋厂长牙痒痒的就是, 他明明知道谁是这里面最应该负责的,他却没办法把对方揪出来打一顿,让对方负责!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