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巴山猎耕记 第8(3/3)

    “那我再加点嘛,六毛钱一斤,不能再多喽,再高你就剥皮去卖嘛。”

    不得不承认,平日炒菜,只舍得拿着肥肉在锅里边擦上一圈就当放油的年头,野味再好,也比不过猪肉养人。而且,供销社里边其实并没有代收竹溜子皮毛,纯粹是陈安从这人不俗的衣着上看出,不是附近的,于是开口蒙人,还真有了点效果,直接涨了两毛。

    他大概猜出,来买竹溜子的,应该是些机关食堂、招待所食堂,或是一些图个新鲜换换口味的人,凡此种种。

    野味在这年头大都卖不上价也是事实,但普通人舍不得这么吃,不代表所有人都舍不得。

    无论什么时候,人都是分阶层的,总有富人,日子过得自然也是天壤之别。

    陈安略微想了下,觉得能给到六毛一斤也算不错了,又怕后面没人买,于是点点头:“要得嘛,看在你一下全收了的份上。”

    那人立刻借来小称,将十二只竹溜子分两次过秤,共计三十七斤八两,他略微算了下,倒也痛快,直接数了二十二块六角八分钱递给陈安,然后将竹溜子装背篼里,匆匆离开。

    二十二块六毛八分,这是陈安到手的第一笔钱。

    这其中还有一半是宏山的。造孽啊!

    事实上,就即使是竹溜子,也没那么容易弄到,山里哪有那么多野物供人打。

    从古至今,这山中打了多少年了,尤其是这些年,不禁枪,不禁猎,更是疯狂,想要在山上找到想要的猎物,需要经验,更要有运气。

    这两天之所以抓到那么多竹溜子,也是在陈安了解周边竹溜子分布情况才有的收获。

    多吗?

    不多!

    换个数个地方,刨了八个竹溜子洞,跑了不小的地方才弄到那么十多只。

    往后再要找,可就不容易了,少不了折腾。

    事情顺利办成,陈安和宏山两人都稍稍松了口气。

    想要买针头线脑,还得等供销社开门,不像布料之类,得用布票才能买到。这些零碎的东西,直接用钱就行。

    “蛋子哥,暂时没得啥子事,我们就在黑市上看一下,看看它们都在卖些啥子东西,只看不说话。”

    “要得嘛!”

    兄弟两人在黑市场上一个个遮遮掩掩的摊位上看过。

    这时候大声吆喝,纯粹是给自己找麻烦,顶多也就是看中想买的东西,凑在一起窃窃私语,还要左顾右盼,看看有没有情况,万一有人来了,那肯定是东西一收,甩开脚丫子跑路。

    黑市场里,有倒腾粮油布票的,有卖自家鸡鸭的,还有人挑着担担出摊卖小吃的。

    到摊位边,两人看到卖的是担担面,忍不住流了口水。

    昨天晚上只是吃了只烤竹溜子垫了下肚子,现在早就饿了。

    担担面,可以说是蜀地民间极为普遍且颇具特殊风味的一种著名小吃,因为由小贩挑担叫卖而得名。

    它是用面粉擀制成面条,加上红辣椒油、芝麻酱、葱花等材料做成。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

    “来一碗撒?”摊主看着站在自己摊子前的两个年轻人,小声地说。

    “好多钱嘛?”

    “八分钱外加二两粮票。”

    “高了点吧,一盘炒肉片价格才是两毛钱,一碗面你就要那么多。”

    “你在公社食堂里边吃不到,要是在食堂里边,对粮票还有要求,必须是省粮票,还得是粗粮票,细粮票和全国粮票都买不了。好些人排上号了,票证不合要求,手里有钱买不了面,急得直跳脚。我这里没那么多要求。”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